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蹄疾奮進展新圖 "醉"美森工譜華章
2017-10-12 10:3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杞 馬一梅 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2日訊 金秋的森工大地,豐收在望,碩果滿枝!

柴河林區工會開展技能培訓,推進精准扶貧。

  5年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森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抓住實施天保二期工程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探索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的要求,奮力開創森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新局面。

黑森畜牧基地。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5年來,森工堅持生態為先,持續強化生態建設,走強基固本之路;堅持改革為要,著力活化體制機制,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堅持發展為上,加快產業項目建設,走創新轉型發展之路;堅持民生為本,辦好民生實事,走提高林區職工群眾福祉之路;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進森工黨的建設,走全面從嚴治黨之路。甘於奉獻的森工人前赴後繼、拼搏進取,用創新奮進、堅韌無私、勇於擔當的森工精神,用飽含激情的筆,書寫著重點國有林區產業轉型、改革發展、民生和諧、社會進步的壯麗篇章。

  轉型發展 挺起產業脊梁

  蹄疾奮進,產業興盛,萬象更新,經濟騰飛。

  這5年,森工林區產業發展實現了由木材生產向生態產業、非木產業和境外資源開發的跨越轉變。

  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森工深入實施產業轉型攻堅戰,在林上、林中、林下、林緣立體發展模式中,初步形成了林糧、林蔬、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漁、林菌、林果、林藥等十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13大類500餘種『源於黑土地,產自大森林』的『黑森』綠特色產品,亮相全國12個省重點城市裡的26家黑森綠色食品銷售中心旗艦店、200家加盟連鎖店。

大海林局『智能教學平板電腦』進課堂。

鶴北局為周邊農場加工的菌種裝車待發。

  但森工人從未滿足,他們提出,要轉變經營方式和發展方式,把『副業』轉化為『主業』、把『粗放管理』轉變為『精細經營』、把產品『原字型』轉為『產品型』,加大改進服務和銷售手段,讓林產品真正走向市場、走向大眾、走向千家萬戶,真正讓林產品變為現金流,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拿慣了斧鋸的林區人還開始做起了賣風景的生意,森工產業華麗轉身,生態旅游業以快馬加鞭的姿態領跑森工新興產業。

  去年8月,全省森工系統開展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森工全體黨員乾部努力在深化林情認識、找准發展路徑、深化改革、推動創新上解放思想,認真查擺反思制約企業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找准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措施,加快解放思想成果的轉化,努力把新思路、新探索同步落實到推動林區深化改革、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的實踐之中,取得了較好成效。

  通過解放思想,森工人觀念轉變,思路拓寬,產業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2017年,在全省森工工作會議上,總局黨委、總局提出了『486』產業規劃藍圖,謀劃出『劃分4大板塊、發展8大產業、加速形成6條產業鏈』的『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加速了森工改革發展和產業轉型的步伐。

  森工從多個維度出發,政策設計、連片部署、社會動員,形成比較完備的領導機制和創業平臺。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以大項目建設引領產業發展,努力實現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發展、集團化運營的產業發展格局,深度推動林下經濟結構性、戰略性、系統性調整。

  2016年,森工林區產業總產值533.7億元,增加值由2012年441.5億元提高了92.2億元;森工多種經營總產值完成324億元,同比增長8%,佔森工總產值60.7%;旅游業產值完成57.6億元,同比增長16.8%。

山河屯局群眾文化活動。。

食用菌生產。

  5年來,森工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做好『三篇大文章』,產業體系初步形成,『8大產業』』百花齊放,在產業昇級、創新驅動的新跑道上加速前行。形成了種植養殖業、營林業、森林旅游業、森林食品業、木材精深加工業、綠色礦產業、林藥業、建築業競相發展的新格局,非木產業逐年上昇,產業轉型成果充分顯現。

  從嚴治黨 提供堅強保障

  在森工林區,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用勇當排頭、奮力拼搏的優良傳統為森工的發展與建設,樹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締造了一個又一個『森工速度』和『森工奇跡』!

  他們堅持把改進乾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打造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敢於擔當、適應森工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轉型發展需要的乾部隊伍。在全系統開展機關作風整頓活動,持之以恆推進作風建設,從嚴抓正風反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強化『兩個主體責任』,強化『四風』整治,強化懲治腐敗,強化黨內監督。制定出臺《森工系統機關作風整頓方案》,進一步推動形成勤於學習、嚴謹細致、勤勉高效、務實擔當、嚴格自律的好作風。通過召開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議,對目標責任制考核末位單位及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綜合評價『一般』等次的單位進行約談問責,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拓展思想建設的新途徑,著力提高領導乾部『四個意識』。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領導乾部表率作用和黨支部主體作用,推動學習教育取得明顯成效。各級黨組織累計開展專題學習研討8000餘次,召開黨支部會1.3萬次,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體現。湧現出一批『兩學一做』先進典型,展現了新時期黨員乾部良好風貌,為森工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深化改革 激發內生動力

黑森畜牧基地。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9月3日,樺南重點國有林管局正式掛牌。至此,森工系統所屬松花江、牡丹江、合江『三江』林區的23個林業局全部完成重點國有林區管理局的組建、掛牌工作,這也標志著森工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一轉型』的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又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

  強化管理是森工永恆的主題,『增收節支、開源節流』是它的精髓所在。森工立足當前抓管理,謀劃長遠抓產業,刀刃向內,優化行政工作流程、規范行政行為,用發展促改革,用管理助推改革。

  5年來,森工不斷強化經營管理,構建森工系統管理網絡,用信息化、自動化去規范各項管理。加強行政管理、推進依法行政,將一切行政和管理行為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探索實行林業、社會行政管理、市場監管三個體系的綜合執法。在資源管理上,開展了林地面積清查工作,完善臺賬,規范合同,統一信息化管理;在資產監管上,繼續深化清產核資,對現有資產建檔立卡;在租資產全部面向社會公開競價租賃;組建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資產和租賃費用統一管理,確保森工系統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

  通過不斷加強管理,森工全面規范了生產經營、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和行政行為,提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保工資、保上繳、保民生、保穩定、促轉型的目標。

  管理出效益,改革增活力。森工重點國有林區的改革,路徑清晰、任務具體、推動有力。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簡稱中央6號文件),明確了國有林區的定位和基本職能,提出了國有林區改革的總體目標,部署了國有林區的改革任務。2016年12月,根據中央6號文件精神,經國家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小組批准,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簡稱省委36號文件),確定了『到2018年,實現政企、事企、管辦「三分開」;到2020年,實現政事分開,從而徹底實現「四分開」』的『兩步走』方案。

  在國有林區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省森工總局以推動改革落實的責任擔當,積極謀劃,統籌推進,試點先行,快速實施。組建了專門的領導機構,一邊加強對機構編制和改革成本的測算,一邊深入內蒙古、吉林森工集團調研考察,借鑒經驗,同時開展林區的社會職能機構現狀調研,探索推進剝離移交社會職能、協調推進配套改革等相關工作。先後剝離移交了林區電網、廣播電視、電話通訊等社會專項機構,整體移交森工檢法兩院,全面推進了林區公安系統管理體制改革。

  森工總局黨委堅決貫徹中央、省委精神和國家林業局部署,按照中央6號文件和省委36號文件部署安排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采取各方面措施,全力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

  2016年,森工選擇五營、柴河、清河、方正4個局作為第一批改革試點,4個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和經營公司全部掛牌運營。今年,又擴大雙鴨山、鶴立、通北、山河屯、興隆、大海林、東京城、鐵力、新青等9個改革試點,目前,森工『三江』林區23個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全部掛牌運營。

  通過森工重點國有林區改革攻堅,森工檢驗了隊伍,向省委省政府展示了林區乾部職工的素質和形象,政治地位整體提昇。

  5年來,一次次行之有效的改革,讓森工林區實現了活血排毒,森工人敢於打破常規、敢於推陳出新、敢於突破自我,在改革的浪潮中奮勇向前,一個嶄新的森工傲然起航!

  以民為本 繪就幸福生活

  5年來,省森工總局黨委、總局堅持轉型與民生兩不誤、兩促進,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斷提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6年,森工新增就業3.1萬人、組織勞務輸出1500餘人次。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3.3萬元,建成棚改房11465套,完成農村公路新建續建449.6公裡。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森工工作會議上,總局黨委提出『奮力帶領林區廣大職工群眾過日子、過上好日子、過上有尊嚴的日子』的發展目標。

  5年來,森工總局不斷通過實施轉崗安置分流工程,開發就業崗位;依托產業項目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吸納就業。同時,通過開展創業促就業系列活動,加大創業扶持資金和小額貸款的支持力度等辦法,積極開發職工群眾就業門路。

  僅停伐一年間,林區就解決新增就業2.91萬人,實現困難人員就業1.81萬人,職業介紹成功就業1.88萬人;向發達地區輸出勞務3000餘人;增加公益性崗位2400個,增加就業資金3000萬元;創建了柴河、綏陽、綏棱等10個總局級創業孵化園區,培養實用技能人纔3500人。森工還舉辦種植養殖、家政月嫂、物業等系列培訓班385期,培訓人員4.25萬人,用高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來提高就業,全林區消滅了『零就業』家庭。

  此外,森工還全力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和普通高中達標學校建設工程,不斷加強醫院硬件建設,使林區的教育教學質量和醫療水平節節昇高。

  5年來,森工文化建設得到新推進,發展軟實力明顯提昇。湧現出45個省級文明單位標兵、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建成大型文化廣場23個,小型休閑廣場500餘個,文化場館40多個;選樹了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新時代形象的先進人物,凝聚了乾部職工的力量;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湧現出3個國家級、52個省級文明單位標兵和文明單位、12個文明社區;中國雪鄉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和『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

  停伐後,森工林區職工生活水平不降反增,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連年提昇,經營性收入不斷增加。一個祥和、美麗、富裕、幸福的新林區已然形成!

  5年,時光轉瞬,白駒過隙;5年,默默付出,靜靜守望。森工人用堅韌的意志和無畏的精神,砥礪前行,改革發展,拼搏奮進,勇往直前,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譜寫了一曲發展生態林業、建設美麗森工的華美樂章!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十九大時光

【專題】喜迎十九大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黑龍江做好三篇大文章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