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訊(王申國 記者 周秘 編輯 馬悅)為加強對快遞服務的社會監督,真實反映快遞行業的服務狀況,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選擇快遞服務,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於2017年5月—7月間開展了快遞服務行業體察活動。
此次體察確定省內10家快遞公司作為體察對象。寄遞以哈爾濱市為起點,本省選擇5個市,每個市3個寄遞地點;外省選擇5個省,每個省4個寄遞地點,合計35位收件人。寄遞的物品為易碎、生鮮、常規三類物品。發現存在以下四點問題。
一是未按照要求『實名制』。體察發現,100%的收派員沒有按《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的規定要求發件人和收件人提供身份證明,而通過代收的快件也未按照要求核實代收人身份,同時也未告知代收人代收責任。
二是未按照要求開箱驗貨。此次體察人員到快遞公司指定網點寄遞的快件,收派員全部都進行了開箱驗貨。通過上門取件的,竟然沒有一家快遞公司的收派員提出開箱驗貨的要求,只是簡單詢問了一下寄遞的是什麼物品,填好快遞單,就把快件取走了。還有部分快遞公司直接省略驗視程序,在快遞單上直接蓋好『已驗視』的印章,而且上門取件的收派員根本未對快件進行驗視,這明顯是違反《規范》的操作流程。
三是快遞時效性不強。體察發現,30%的快遞公司違反寄遞時間約定,延誤快件接收時間。5月22日,體察員委托某快遞公司由哈爾濱市寄遞至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和大興安嶺塔河縣兩件快件,收派員承諾27日就能到達,實際上收件人6月1日纔收到。6月1日,體察員委托某快遞公司由哈爾濱市寄遞至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和越秀區兩件快件,收派員承諾6月7日就能到達,實際到達時間是6月10日。
四是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體察發現,70%的快遞企業運單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對快件的丟失、損毀、短少采取限額賠償。快遞服務是以營利為目的向消費者提供的服務;而郵政服務是履行國家法定義務,向公民提供基本通信需求的普遍服務。因此,《郵政法》關於限額賠償規定不適用快遞服務,如果快件丟失、損毀、短少,快遞公司將自己的賠償額限定為低於快件損失的實際價值是違反了《民法》、《合同法》的相關民事法律規定。
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選擇快遞公司應當注意:
1、選擇正規的快遞公司。據了解,有些快遞公司的業務范圍只限部分城市。因此,在選擇快遞前,要了解清楚所寄遞的快件是否是該公司的寄遞范圍,避免盲目寄遞。寄遞前,問清楚寄遞時限,並在運單上標明。否則,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2、選擇價格合理的快遞公司。通過此次體察的10家快遞公司我們發現,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市區內最快2天到,最慢平均3—5天到,但寄遞費用相差兩倍多。如果收件方不是很著急收件的話,盡量選擇一個寄遞價格比較低服務比較規范的快遞公司。
3、仔細閱讀快遞服務協議。在寄遞快件前,要仔細閱讀快遞服務協議,發現不平等格式條款(如對快件的丟失、損毀、短少等問題賠償有限制),要當面向收派員提出反對意見,並要求收派員將承諾填寫在運單上。否則,另選其他服務比較規范的快遞公司。
4、仔細填寫快遞單。一定要真實填寫收寄人的姓名、地址、電話、物品種類和數量,並要求收派員當面驗視。比如消費者擔心快遞的貴重手表丟失,也未保價,在填寫物品的名稱時只填寫了電子產品等字樣,結果在賠償時快遞公司拒絕用戶提出賠償手表的要求。還有的消費者在填寫物品數量時,隨意填寫,甚至不注明數量,在賠償時也會引發糾紛。
5、貴重物品要打好包裝。消費者在快遞貴重或易碎物品時,最好是購買快遞公司的專用包裝箱,由收派員親自包裝,並在開口處打好封條,做好記號,發給收件人,這樣一旦出現問題,快遞公司也無法推卸責任,消費者也有據可依。
6、收到快遞要開箱驗貨。收到快件時一定要當著收派員的面打開包裝驗貨,驗收無異議後再簽字確認簽收,以免發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