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城市文明惠人民文明力量促振興——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綜述
2017-10-16 16:2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16日訊(記者 周秘 編輯 馬悅)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統籌謀劃,價值引領,創建為民,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品位不斷提昇、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

  堅持頂層設計,構建『一圈六帶』創建格局。

  科學規劃,構建以省會哈爾濱市為中心的都市文明圈和哈大齊嶺、哈綏黑、哈綏伊、哈佳雙鶴、哈牡雞七、沿邊開發開放六條文明帶的『一圈六帶』創建格局。

  一張藍圖繪到底,繪出美好前景。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印發《黑龍江省創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明確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推進舉措。以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以『一圈六帶』為重點,以『六好』(城市規劃好、市容市貌好、生態保護好、社會秩序好、優質服務好、道德風尚好)為標准,在全省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文明城市典型,推動城市文明達標。目前,我省哈爾濱市、大慶市、綏芬河市3個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伊春市、牡丹江市、黑河市、海林市、尚志市、安達市、寶清縣7個城市獲得全國提名資格城市,哈爾濱市方正縣等25個城市獲得十八屆省級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大慶市林甸縣等18個城市獲得十八屆省級提名資格城市,形成了梯次創建的發展態勢。省領導曾多次對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作出批示,省文明委先後組織召開了全省創建文明城市牡丹江、七臺河現場會、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表彰暨創建文明城市推進會,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深入開展。

  一套機制管到底,管出實際成效。制定完善《黑龍江省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通過以評促創、獎懲激勵,推進創城任務落到實處。2015年,積極協調省財政廳一次性撥付專項獎勵資金2300萬元,獎勵省內2個全國文明城市和20個省級文明城市。借鑒中央文明委對文明城市管理考核模式,先後委托第三方組織了2次全國縣級提名資格城市、1次省級文明城市測評考核,促進了我省文明城市創建考核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按照『抓省會、帶全省』的創建工作思路,全力支持哈爾濱市、伊春市等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經過多方不懈努力,伊春市、牡丹江、黑河在2015年、2016年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年度測評中,成績都不同程度提昇,其中,伊春市在同類城市中排名從第6名晉昇到第2名。齊齊哈爾、雞西、雙鴨山、大興安嶺等市(地)通過建立領導包保、目標考核和媒體助推等機制,促進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管理。

  一班人馬抓到底,抓出共建格局。各參評城市均成立了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省市聯動、城鄉共建、專群結合等舉措凝聚創建共識,匯集創建力量。哈爾濱市、大慶市、伊春市、綏芬河市等地建立完善了條塊結合的網格化責任機制,確保創城工作全方位聯動、全領域覆蓋。其中,哈爾濱市實施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全程跟蹤督辦創建任務落實。黑河市建立完善了『環衛保潔+城管執法+市政養護』三位一體聯動機制,為推動創城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把杆子插到底,打牢基層基礎。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窗口、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把創城任務落實到基層。在社區廣泛開展鄰居節、『四進社區』、關愛空巢老人等活動,促進鄰裡和諧,弘揚志願精神,共建美好家園。召開全省文明家庭建設經驗交流會,組織文明家庭先進事跡報告團基層巡講,開展『傳立家風家訓·凝聚道德力量』主題活動,深入推進文明家庭建設,湧現出全國文明家庭8戶,省級文明家庭90戶,『十星級文明戶』1841戶。積極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規范職業道德、優化窗口服務、履行社會責任,提高廣大乾部職工的文明素質。目前全省有4353個單位獲得省級以上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開展小餐館、小旅館、小市場、小浴池集中整治行動,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入手辦好民生大事。

  堅持多措並舉,培育崇德向善良好風尚。

  通過宣傳教育、典型引領、實踐養成等措施,培育崇德向善之城。哈爾濱市的『哈爾濱風尚』、大慶市的『大慶幸福謠』、牡丹江市的『六項引領行動』、佳木斯市的『德潤佳木斯』、大興安嶺的『德潤興安·美在大嶺』、齊齊哈爾市的『文明之花』等主題活動成為當地公民道德建設的品牌工程。

  在教育中培養,激發社會正能量。深入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方案》,廣泛開展『引領風尚、鑄魂龍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進村屯、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活動,讓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組織『講文明樹新風』優秀公益廣告大賽,建立全省公益廣告通稿庫,提供4000多件優秀作品供社會各界免費下載。發揮各類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社會媒介的作用,加大城市公益廣告刊播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設立『圖說核心價值觀』牌匾達50萬餘塊,開展專題講座達近千場次。聯合人民網、新華網等7家網站,開展『講好核心價值觀系列故事』活動,推出6個系列好故事60多個,50多家網站轉載,900多萬網民點擊瀏覽。

  在實踐中塑造,提昇市民文明素養。印發《在全省推進『文明新風培育』行動方案》,開展『德禮滿龍江』、『家在龍江、踐行五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及誠信共同堅守等主題活動,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培育崇德向善風尚,倡導節儉惜福理念,形成關愛生命自覺,共築誠實守信基石,大興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學習之風。與省商務廳、省旅游局等部門聯合開展『文明餐桌示范店(食堂)』評選活動,評選出100家文明餐桌示范店,100家文明餐桌示范食堂,『光盤行動』蔚然成風。與省交通廳、省交警總隊等部門聯合開展『文明交通在駕校』活動,大力倡導公民摒棄交通陋習、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文明出行。與省旅游局聯合開展『文明旅游龍江行』等活動,在春節、五一、十一等重要節日、黃金周出游高峰期間,加大文明旅游宣傳力度,營造文明出行濃厚氛圍。

  在典型中弘揚,凝聚團結向上力量。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評選表彰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凝聚價值共識。五年來,全省湧現出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資格道德模范30名,省級道德模范232名,全國身邊好人63人,省級身邊好人781人。邰忠利、高鐵成、張麗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事跡在龍江大地廣為傳頌。組織道德模范故事會基層巡講演活動,出版《圖說道德模范》口袋書,利用各類媒體立體化宣傳,出臺《黑龍江省幫扶道德模范辦法》,引領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從中汲取養分,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在踐禮中修德,培養未來接班人。以領導班子好、思想政治教育好、活動陣地好、教師隊伍好、校園文化好、校園環境好為標准,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湧現出125個省級文明校園。在未成年人中開展『清明祭英烈』、七一『童心向黨歌詠』、優秀童謠傳唱、四點鍾學校等主題活動,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過開展『六個一』(開一次主題班會、讀一本好書、為同學做一件友善的事、為老師做一件感恩的事、為社區做一件有益的事、為父母做一件表孝心的事)主題活動,教育廣大未成年人做明德守禮的踐行者,全省300多名未成年人被評為陽光美德少年。發揮96311未成年人心裡健康諮詢服務熱線作用,為家長和未成年人提供諮詢服務和危機乾預,共受理諮詢服務來電達10萬多次。

  堅持利民惠民,打造幸福宜居文明之城。

  各地堅持以人民滿意為目標,以人民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關切百姓公共服務,提高市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文化樂民,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堅持以文化人,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風靡龍江大地的廣場舞、『哈夏音樂會』、『書香大慶』等群眾文化活動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品牌活動。越來越多的城市廣場、社區文體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鄉村少年宮成為廣大群眾的活動樂園。省級以上文明城市均實現了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等場館向群眾免費開放。

責任編輯:馬悅

【專題】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