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2日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報告裡的這些論述,讓來自我省農村基層的黨代表十分振奮:『鄉村振興首次上昇為戰略高度,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關切』、『政策明朗了,老百姓沒有了後顧之懮』、『鄉村振興』是全方位的振興,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直接回應農民的最大關切
『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是『定心丸』
土地承包到期後怎麼辦?一直是廣大農民十分關注的話題,也曾引發了許多猜議。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姜馳代表用『一股暖流』來形容報告中的表述。她拿著從家裡帶來的土地確權證書興奮地對記者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最關注的就是土地問題,報告給我們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鄭召龍代表、李鳳玉代表也對這句話大大點贊。李鳳玉說,這一決策說明了我們黨和國家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程中對於農民的心願十分了解,直接就回答了農民最期盼的問題,使第二輪土地承包的農民心裡更有底氣,這也關系到農村的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或者家庭農場的長遠打算,更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破解依賴『原字號』發展瓶頸
李鳳玉代表說,黑龍江是祖國大糧倉,糧食總產量、商品量和調出量連續6年全國第一,然而漂亮成績單的背後有著令人尷尬的現實:量大質優的農產品賣不上好價。十九大報告中寫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所說矛盾的轉化,內涵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黑龍江有著高品質的農產品,近些年國內健康性消費支出以及『純天然、綠色、有機』等高品質食品需求明顯上昇,我們要抓住機遇,一產抓質量生產出優質高效的好產品,二產做好精深加工,三產做好市場化營銷。把一二三產融合起來,讓龍江的好產品賣出好價格,進而用賣得好帶動種得更好。
鄭召龍代表對報告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這兩句話同樣感觸深刻。他說,他1998年開始種馬鈴薯,20年時間體會最深的是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陣痛。隨著國家糧食收儲制度的改革,由過於依賴出售『原字號』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變,實現品牌戰略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來京開會之前,他在哈爾濱與和糧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在營銷方式上又邁出了一步。用和糧的銷售渠道梳理自己的農產品,用OEM(代加工)的合作方式,對接資源找到市場。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姜馳代表和李鳳玉代表不約而同提到了『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來自福祥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姜馳說,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福祥村從甜菜種植專業村到成立全鎮首家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2015年以來,合作社又與富錦象嶼集團合作,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統一流轉合同,簽訂糧食收購訂單。村企合作的新模式,確保了農民增收,還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李鳳玉說,合作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變了過去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提高了農業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階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時代賦予的重大課題,也為龍江農業發展提供了契機。
加大對鄉村『智力投資』
培養大批『接地氣』的職業農民
鄭召龍代表對報告中『培養造就一支懂業務、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十分贊同。他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關鍵的是要留住人纔,尤其是把青年人留住,培養新型農村實用人纔。現在,村裡的莊稼把式都是『土專家』,對田間管理、窖儲管理、防病控病管理的人纔十分渴求。
李鳳玉面對當前農村實用人纔緊缺的狀況也有深切體會。他說,我今年已經62歲了,我身邊懂農業經營的都是一同戰斗年紀相仿的『老伙伴』,農村年輕人都進城了,懂農業技術會經營管理會銷售的實用人纔接續不上。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農村人纔隊伍建設的強調,預示著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的『智力投資』。鄉村振興需要更多『接地氣』的職業農民,有抱負、懂生產、善銷售,紮根龍江沃土,為建設祖國『大糧倉』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