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產業項目帶動落實幫扶措施 七臺河市精准扶貧工作綜述
2017-10-23 08:25:0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琦 解洪旺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3日訊 面對一個省級貧困縣、40個省級貧困村、3個市級貧困村,共計13420戶30953名貧困人口,七臺河市舉全市之力,凝心聚力,經過脫貧攻堅『回頭看』、精准識別和數據『清洗』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脫貧5256戶12745人。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七臺河市強化領導、務求精准、突出產業扶貧,全面落實幫扶政策、資金、保障等措施,確保全市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精准幫扶落實扶貧責任

  勃利縣大四站鎮天巨村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建起100棟靈芝種植大棚,成為東北三省最大的靈芝示范園區。在駐村第一書記教冬穎的帶動下,天巨村成立了靈芝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56戶貧困戶105人參與生產經營,大大提高了天巨村貧困戶收入。張磊攝

  脫貧攻堅作為七臺河市首要工作,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精准扶貧依次展開。市委書記馬志勇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並深入基層檢查督導扶貧工作,先後到10餘個村實地督導脫貧攻堅工作。在年初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上,市委對今年及今後攻堅期內的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部署。6月1日市政府與省扶貧辦簽訂了目標責任狀。隨後市與各區縣、各區縣與鄉鎮也都層層簽訂責任狀,進一步強化了責任、落實了目標。2016年將脫貧攻堅新增為考核指標,對各區縣脫貧成效進行考核。市委組織部制定了駐村工作隊考核辦法,確保駐村幫扶成效。各區縣也制定了對各鄉鎮、幫扶部門的考核制度,促進了責任的落實落靠。

  16個市級駐村工作隊、19個縣級駐村工作隊,再加上省下派的5支駐村工作隊,確保了全市40個省級貧困村每村有1個駐村工作隊。為加強幫扶和駐村工作,全面提昇群眾滿意度,各派出單位選派精兵強將,整合資源、資金,全力為幫扶村脫貧解困。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駐村乾部相繼落實蚯蚓養殖、木耳栽培、漢麻種植等致富項目23個,這些項目如雨後春筍,星羅棋布在七臺河廣大鄉村,引領效應正在持續釋放出來。

  全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社會各界人士5900多人與貧困戶全部結成幫扶對子,已捐贈款物70多萬元。各區縣依據最終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重新調整幫扶責任人,實現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精准施策產業扶貧帶動強

  勃利縣大四站鎮小連村柏成木耳專業合作社。

  『多元化培植特色產業,七臺河扶貧攻堅由此探索出產業扶貧的有效模式。』外來取經的人紛紛贊嘆。

  『龍頭帶,跑得快,建基地,種特色』這句順口溜說的是七臺河在特色種植方面,由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在貧困村建立基地,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樂寶食品公司雜豆深加工項目帶動150多戶貧困家庭種植紅小豆,中利科技葉黃素項目帶動200多戶貧困家庭種植萬壽菊。建立了省科學院1000畝旱麻訂單種植基地,可帶動31戶貧困家庭脫貧。全市經濟作物面積達到29.2萬畝。

  如果說桃南村的棚室經濟有著傳統蔬菜種植優勢,而天巨村的靈芝、金山村的葡萄等設施農業更是創新發展的新成果。勃利縣永恆鄉金山村投入資金220萬元建成了葡萄大棚55棟,經營葡萄大棚的24戶貧困戶年純收入可達2萬多元。勃利縣種植項目投資建設了100棟靈芝種植棚室,項目全面建成後可帶動166戶貧困家庭脫貧。桃山區將省投的扶貧資金注入萬寶河鎮桃南村設施農業項目中,發展棚室經濟,帶動全鎮貧困戶脫貧。

  林下產業發展助力扶貧,宏泰松果公司紅松林和利健生物科技藍靛果標准化基地,年可承接200多戶貧困家庭就業。茄子河區宏偉鎮嵐棒山村將20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保證貧困戶通過入社和打工年增收2000元以上,現已栽種了平歐大榛子2915畝,建設了掛袋木耳大棚30棟,今年年末可實現貧困村摘帽、全部貧困戶脫貧。新興區長興鄉將扶貧資金入股鈺園木耳合作社,收益用於全鄉貧困戶脫貧。

  儲藏加工項目帶動扶貧,勃利縣搶墾鄉前程村投資900萬元建成了儲藏能力2000噸的蔬菜氣調保鮮庫,可輻射帶動400戶貧困家庭脫貧。勃利縣啟動了一二三產融合項目,承擔項目的中利科技、樂寶、利健、五方等4家公司,今年可為860戶貧困家庭進行分紅。

  休閑觀光項目輻射扶貧,新興區將省投扶貧資金入股紅旗鎮紅勝現代觀光園項目,收益全部用於紅旗鎮貧困戶脫貧。青山鄉奮斗村成立了田園音樂葡萄專業合作社,發展休閑旅游扶貧產業,通過貧困戶入社分紅和優先到合作社打工,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農村電商項目讓統籌村級電商服務站釋放出扶貧功能,整合發揮『大米網』『品農時光』電商服務平臺,讓貧困戶以就業、股份、自主創業等形式實現多重收益,可帶動900戶貧困家庭增收,此項工作將長期堅持。

  精准統籌合力築牢脫貧基礎

  為全面補齊短板,合力築牢脫貧退出保障,七臺河大打部門合力脫貧的組合拳,先後下發了《中共七臺河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市委辦市政府辦關於印發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我市脫貧攻堅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使各相關部門明確了工作任務和目標。

  勃利縣因自來水網建設年久,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經統計,勃利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村屯為99個(貧困村27個,非貧困村72個),涉及人口99305人,其中貧困人口12011人。勃利縣研究制定了2017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計劃新打水源井31眼,新建淨水設施21處,管網改造88處,申請了省級專項資金7067.85萬元。省水利廳已批復,目前正在履行相關程序,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使勃利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徹底解決。

  全面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將區屬學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納入全市統籌進行資助,並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學生適當提高標准。婦聯部門對申報『春蕾助學金秋圓夢』的建檔立卡貧困女生100%進行資助,現已資助597人,發放資金30多萬元。

  為勃利縣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都建立了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健康卡,在貧困縣推行了先診療後付費機制,已有845名貧困患者受益。貧困縣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進行全額補貼。市人社局與市財政局對市區貧困戶個人繳費部分進行全額補貼。市婦聯將110名患有乳腺癌和宮頸癌建檔立卡婦女錄入到全國婦聯農村婦女『兩癌』項目系統,對條件合格患者每人資助1萬元。

  住建部門對貧困戶住房進行摸底排查,積極對上爭取危房改造項目和資金。各區縣創新住房安全方式,保障住房安全。勃利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補助標准為3.4萬元(住建部門補助1.4萬元,縣補貼資金2萬元)。目前勃利縣共有2135戶危房家庭,其中有建房意願的1415戶,沒有建房意願的危房家庭,通過租房或者置換方式解決,租房補助每戶提高到90元。目前全縣已開工建設1150戶,建完350戶。

  精准推進完善穩增收機制

  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穩中求進精准推進,成為七臺河市完善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機制的金鑰匙。

  七臺河市根據各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省級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向扶貧產業傾斜,依據貧困戶意願和客觀條件,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在實踐中探索完善貧困戶增收機制。對有勞動能力、有土地的貧困戶,采取勞動、土地入股扶貧項目的方式,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能人的帶動,發掘各鄉鎮、村的比較優勢,讓各要素在優化配置過程中,逐步釋放出扶貧潛能。

  光伏扶貧項目成為搶抓政策機遇的成功典范。七臺河市搶抓國家推進光伏扶貧良機,在勃利縣杏樹鄉永久村進行了光伏扶貧試點,2016年末全縣建成了3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555個。2017年,為了適應新的光伏扶貧政策,市政府多次召開光伏扶貧項目推進會,及時調整了思路,修改了備案,逐步完善各類前置件。計劃建設29座集中式村級電站和930個分布式5千瓦戶用電站。目前,已有12個村正在平整土地,近期將安裝光伏設備。項目建成後將惠及貧困戶3630戶,每戶年收入標准為3000元。

  金融扶貧搭建起融資載體

  為了推進金融扶貧政策落地,市政府成立了七臺河市潤谷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扶貧產業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市政府與人民財產保險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市扶貧辦與市郵儲銀行、勃利縣與市農業發展銀行先後簽訂了金融扶貧合作框架協議。勃利縣成立了禾鑫農業發展投資公司,申請扶貧過橋中長期貸款2.4億元,重點支持合作社、特色產業龍頭企業開展土地規模化流轉。截至目前,已經為廣視農機合作社、創豐白瓜合作社、中勃參業等落實過橋貸款3200萬元,流轉土地3.5萬畝。勃利縣注資1000萬元,搭建無抵押擔保貧困戶低息貸款服務平臺,通過縣農村信用社放大資金規模到1億元,每個貧困戶可享受低息貸款3-5萬元,截止到8月末,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2筆,金額為146.3萬元。

  精准監管資金用在刀刃上

  從扶貧資金的投入到整合再到監管,七臺河加強各環節的精准監管,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大使用效能。

  為了幫助貧困戶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市政府在財政形勢緊張的情況下,先行向漢能集團支付了500萬元資金。每個市級貧困村投入扶貧資金200萬元,今年市財政又安排了100萬元的扶貧專項資金,用於扶貧開發。另外,勃利縣注資1000萬元,通過縣農村信用社放大資金規模到1億元,用於無抵押無擔保低息精准扶持貧困戶。

  為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2016年全年整合到位資金5634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危房建設。2017年目前整合到位資金6015萬元。今年,勃利縣整村推進項目實施貧困村14個村,整合資金1730.4萬元用於除小五站鎮大六村外的13個貧困村的道路建設項目,共新建水泥路40.65公裡,目前項目正在施工。整合480萬元,實施了4個扶貧產業項目,其中天巨村靈芝園區項目投資150萬元,該項目已完工並交付使用;仁興村蔬菜大棚項目投資90萬元,該項目已完工;團山村旱改水項目計劃投資60萬元,該項目已經完成招投標程序,由於田間道路尚未維修,暫時還未開工,待田間道路修好後即可開工;大六村投資180萬元建設蔬菜溫室6棟,蔬菜大棚25棟,項目正在施工中。

  七臺河按照國家和省裡扶貧文件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的制度、措施、辦法。扶貧資金直接撥付到縣區財政扶貧專戶。縣區財政管資金,扶貧辦管項目,扶貧資金均實行縣區級財政報賬管理。項目實施村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和驗收等環節都要在村政務公開欄中公示,項目完工後,由縣區扶貧辦組織紀檢、審計、財政等單位對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對驗收合格項目按規定填寫《財政扶貧資金項目驗收表》,認真做好項目檔案工作。為強化執紀問責,下發了《七臺河市區縣級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明確規定如發生『違反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在資金使用上決策錯誤,或挪作他用,出現嚴重失誤或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的,要對區縣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