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記者孫曉銳 王明菲)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是黨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過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進一步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佳木斯市郊區區委書記高志軍在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新發展理念,打好改革組合拳,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根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佳木斯市郊區區委書記高志軍(左三)。
高志軍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為徹底解決長期以來鄉鎮層面責權利不統一、功能弱化、責大權小、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等問題,需要我們抓好『強鄉擴權』改革工作,提高為民服務質量。理順體制。從適應群眾需求處著手,采取下放、授權、派駐等方式,依法賦予3個試點鄉鎮行政權力,將『兩辦四中心一站』調整為『三辦三中心』,堅持『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確保編制人員到位,努力實現責權利統一。強化管理。不斷擴充鄉鎮行政審批權,賦予必要的行政執法權,提昇鄉鎮治理能力。優化服務。賦予鄉鎮公共服務事項30項,建立3個公共服務中心;加強業務人員培訓,推行區鄉村三級『領辦代辦』服務制,明確18項鄉村代辦事項,選配鄉村『領辦代辦員』,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保證乾部隊伍穩定。嚴把乾部『進出口』,將『三中心』設置為事業副科級崗位,明確任何單位不許從鄉鎮借調人員,穩住鄉鎮的『主心骨』;激發乾部精氣神,穩定黨在鄉村的執政根基。
高志軍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部分黨員乾部怕面對群眾、怕接觸矛盾、怕吃苦受累『三怕』現象和工作經驗缺失、理論知識缺失、能力本領缺失、群眾情感缺失『四個缺失』問題,創新開展領導乾部常態化下基層活動,運用好『熟悉基層情況、推進工作落實、解決群眾困難、促進乾部成長、密切乾群關系』這『五把金鑰匙』,解開黨群乾群關系弱化這把『鎖』,打造為民服務新常態。明確下基層次數,鼓勵黨員乾部爭做『五員』,即黨的政策宣講員、基層情況調查員、群眾困難幫扶員、社會矛盾調解員、落實工作監督員;入戶做到『一看五問』,即看住房情況,問家庭狀況、問經濟來源、問家庭負擔、問今後想法、問意見建議,並記好民情日記,建立問題臺賬,積極解決難題。同時,強化督查考核,激發乾部精氣神。通過常態化下基層,拉近黨群乾群關系,築牢黨的執政基礎。
高志軍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需要我們不斷提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探索實踐『群眾事情群眾辦』的工作思路,引導和依靠群眾開展農村工作,推動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要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從轉變政府角色入手,明確提出村『兩委』班子沒有凝聚力、沒形成會議決議、《村規民約》執行不好、不能出工出勞、不穩定的村屯不投『五不投』原則,牢牢把握『投與不投』主動權,促使村民轉變觀念,變過去『給我乾』為現在『幫我乾』。引導群眾自主建設家園。充分發揮黨組織統領作用,發動農民唱主角,凡涉及規劃設計、籌工籌勞、建設標准等環節,都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決策;由黨員乾部帶頭,發動村民義務出工出勞,建設管護家園,增強群眾獲得感,提昇黨組織組織力。引導群眾共築美好生活。落實村乾部包片、黨員包街、村民包段『三包』責任,建立義務保潔隊伍,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引導各村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要通過黨員群眾共謀發展,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高志軍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需要我們切實解決一些鄉鎮工作流程不清、鄉村『三公開』不到位、權力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流程再造。指導鄉鎮根據服務窗口實際,按照規范、高效、便民的要求,進一步梳理『兩清單一流程』,力求前置件、環節、時限『三減少』,構建『不能腐』的第一道防線。強化全方位監督。充分發揮『一辦三組』巡察工作組作用,定期深入基層輪回巡察,增強工作威懾力。在全區98個行政村各選1名村級紀檢監督員,加強對『三公開』執行情況監督,確保『陽光操作』。規范執行『三公開』。指導鄉村統一制作規范的公開板,將『兩清單一流程』、低保、惠農補貼和財務支出等涉民事項及時公開,形成『咱村的流水帳』,做到簡明公開、規范公開、長期公開。同時規范公開內容、場合,延長公開時限,公布監督電話。從源頭上預防村乾部亂作為,打消群眾猜忌心理,增加黨組織公信力。
高志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為此,我們要把推動移風易俗作為聯系群眾紐帶,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養成科學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構建社會主義新風尚。推動群眾自我管理。采取下放移風易俗方案、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引導各村加強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完善《村規民約》,制定紅白喜事辦理流程,健全制度保障,並公示上牆,以制度和公約的形式,針對婚喪嫁娶、老人贍養、鄰裡糾紛等事情進行監督和引導,實現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提高。強化黨風政風引領。堅持用黨的硬要求約束黨員乾部,采取簽訂《承諾書》等方式,促使他們帶頭節儉辦婚喪喜慶事宜。指導各村定期開展以孝為榮、鄰裡和諧、護老濟貧家庭和讀書、環保、創業達人等評選活動,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村風民風進一步轉變。突出宣傳教育引導。由黨員乾部和基層群眾組成『兩支宣傳隊』,按照『四貼近』要求,每周至少深入基層1-2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達好、解讀好、解釋好。深入挖掘身邊的好人好事、文明新風等典型,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報道,利用文化廣場開展新風講堂,用群眾自編自演節目以及廉政教育進基層等方式,宣講『身邊好人』事跡,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在潛移默化中推動鄉風村風民風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