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8日訊(記者 楊金光 編輯 李玥)『培育整合具有減災救災宗旨的社會力量,健全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市(地)、縣(市、區)應建立健全受災人員補助標准。』這是8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會上獲悉的。
《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於今年8月31日印發。《實施意見》共分六部分、21條,從總體要求、管理體制、預防體系、綜合減災、減輕風險、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實施意見》指出了防災減災救災的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一是加強氣象、農業、水利、林業、地質等災害的預警預測體系建設。二是加強各類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完善政府實物儲備、商業儲備、社會協議儲備和企業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的救災物資儲備。三是完善與吉林、內蒙古的省際間以及與俄羅斯的國際間合作機制,實現防災減災救災的聯防聯控合作體系。四是培育整合具有減災救災宗旨的社會力量,支持社會力量全方位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促進從政府為主向協同治理、多元聯動的減災救災方式轉變。五是突出隱患排查治理,開展以縣為單位的自然災害風險隱患與減災能力調查,綜合整治地質災害隱患點。六是突出民生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和水資源調配工程、農業抗災和林火撲救能力和海綿城市建設。七是加強社區減災能力建設,建設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減災宣傳教育。八是加強應急隊伍和裝備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九是完善專家諮詢制度,推廣測繪地理信息等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強化科技支橕。十是健全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市(地)、縣(市、區)應建立健全受災人員補助標准。
《實施意見》將農業、森林、安全生產和水資源等11個災害和安全處置體系整合到省應急委員會下,健全了管理體制,明晰了職責劃分。同時明確了要立足預防先行、推動綜合減災,注重風險防控的三項改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