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人鶴情 三代緣 ——黑龍江一家人與丹頂鶴的情緣
2017-11-10 06:56: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嚴冰 郭超凱 李詩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徐鐵林和妻子黃瑤珍。

  一切始於41年前

  一切始於1976年。

  那年,紮龍自然保護區籌建,徐鐵林被調來參與養鶴護鶴工作。彼時他39歲,正當壯年。自此,徐家與丹頂鶴結緣。

  今年79歲的徐鐵林,是我國第一代養鶴人。他是徐秀娟的父親。第一次接觸丹頂鶴,女兒秀娟纔12歲。

  徐鐵林時常把需要照料的小鶴帶回家,讓妻兒幫忙喂養。徐鐵林的女兒徐秀娟天性聰明,很快便熟悉了鶴的生活習性,在幫忙喂養的過程中慢慢地愛上了丹頂鶴。

  1982年,因學校停辦,年僅18歲的徐秀娟不得不放棄了學業。她開始在紮龍自然保護區工作。進入鶴場第三天起,她便能獨立圈養小鶴,識別鶴的編號,記住每只鶴的出生年月。

  這是一種神奇的緣分。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高達100%,創造了中國養鶴的奇跡。

  1986年5月,徐秀娟被邀請到剛籌建的江蘇省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創業。面對艱難的環境,徐秀娟帶著3枚鶴蛋毅然南下,從幾千公裡之外的內蒙古輾轉3天3夜到達尚未通火車的鹽城。在缺乏先進裝備的情況下,徐秀娟依靠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一路小心翼翼地將3枚鶴蛋帶到鹽城。

  在鹽城一個廢棄的軍用小崗樓裡,她克服重重困難,運用自身豐富的養鶴經驗成功孵化了3枚鶴蛋。83天後,經她孵化的3只雛鶴展翅飛翔在鹽城的藍天上。

  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為追尋一只白天鵝滑入保護區的一條小河,獻出了生命。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從此再也不見那位工作認真、與丹頂鶴同吃同住的姑娘。

  這位中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從此長眠在江蘇鹽城。

  一轉眼,30年過去了。

  越冬的丹頂鶴,自藍天輕輕飛過。風兒輕聲為她訴說,白雲也悄悄為她落淚。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