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峰呵護群鶴。
三代人的接力
1993年2月,徐建峰的女兒徐卓出生。
她是聽著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長大的。姑姑徐秀娟的事跡,影響了她父親的一生,也指引著她。
2012年,19歲的徐卓,考入了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學習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她是父親的驕傲。
父親徐建峰看著自己養育的小鶴,每年在南北之間來回遷徙,也希望自己的女兒『趁著年輕,多出去闖闖』。徐卓也想過畢業後去江蘇,在那裡從事園藝工作。
然而,這一切,都因父親徐建峰的噩耗改變了。
『最初接到父親單位的通知,說他受傷了,我和母親沒有太緊張,因為他以前下野外、做航拍調研也經常受傷,後腳跟骨裂、縫針都是有過的。』
令徐卓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受傷』竟然奪去了父親的生命。
事後,翻閱父親的日記,她發現從1997年開始,父親每一天都記錄了詳細的養鶴歷程。『這對我有很大觸動,當我將父親的工作日記翻到最後一頁時,突然堅定了一個想法——要把父親的工作日記繼續寫下去。』
姑姑和父親的犧牲,一家人的事業,讓她產生強烈的使命感。
毅然決然,她轉專業到東北林業大學。
那個姑姑徐秀娟曾經就讀的學校,開始學習保護野生動物。繼續家人用生命堅守的事業,這是她紀念父親和姑姑的一種最好的方式,
徐卓在學校成績優異,畢業時,曾以第六名的成績獲得學校推免保送研究生的名額,但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讀研的機會。
『你再好好想想,這機會多難得。』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黨委副書記玄凌勸過她。『我想盡快回到紮龍,用實際行動守護丹頂鶴。』這位二十出頭的女孩,選擇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回到家鄉。
這是人生的抉擇。像她的姑姑和父親一樣,投入到保護丹頂鶴中。
有一次,一只小鶴意外撞到頭,因為顱內出血而昏迷不醒,並且大小便已經失禁。徐卓心疼不已,像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抱著這只小鶴,親撫著它,給它冰敷,為它輸液治療。此時的她,不由得讓人想到多年前的徐秀娟,她們是那麼驚人地相似。
那時,徐秀娟剛剛南下,小鶴不適應南方的蚊蟲,徐秀娟就把小鶴放在自己宿捨的蚊帳裡精心照顧。這兩個美麗的女孩都不曾嫌棄過丹頂鶴大小便會弄髒自己的衣服或者床鋪,對於她們來說,鶴就是她們的朋友,小鶴們的健康與病痛都牽動著她們的喜樂與擔懮。
徐卓小小的身影每天穿梭在高高的蘆葦叢中間,在她的筆記本上整整齊齊地記錄著丹頂鶴飼養、繁育、防疫、救治的工作,還有栩栩如生的丹頂鶴的手繪圖。她延續著父親的習慣,也用實際行動續寫了父親的日記。
徐卓夏天的時候,得穿著厚重的工作服在草叢間監測采樣,周圍蚊蟲環繞;冬天的時候,得在寒風裡趟進還沒有完全解凍的沼澤地進行鳥類調查……
『徐卓已投身到工作第一線,現在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她每天都要在零下幾度的室外工作,但她沒有叫苦叫累,工作熱情非常飽滿。』楊文波對徐卓的工作大加贊賞。
處於如花年紀的她並不是一朵嬌弱的花朵,她比花朵堅韌,繼承著一家三代護鶴人的意志,踐行著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
如今,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是丹頂鶴的天堂。全世界目前野生丹頂鶴有2200只左右,而紮龍保護區內野生丹頂鶴就有近300只。
『在第一代護鶴人徐鐵林等的努力下,紮龍自然保護區成功探索出人工繁育野化丹頂鶴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建立430多只丹頂鶴人工繁育種群,累計野化丹頂鶴280多只。除了丹頂鶴,還有260多種珍禽自由自在地棲息繁衍在這片濕地上。』楊文波說。
『徐家三代人為中國的丹頂鶴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從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生態工作者學習。』楊文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