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記者 許諾 編輯 王輝)為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連日來,黑龍江省文化廳先後舉辦學習交流會議。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麗娜重點圍繞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的思路和目標,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到提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從而顯示出文化發展旺盛的生命力,詮釋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內涵。

黑龍江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麗娜。
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闡明了新時代文化的立場態度、發展文化的思路舉措、推進文化建設的方向目標,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基本遵循。這些令黑龍江省文化系統黨員乾部深受鼓舞、倍感激勵、精神振奮、乾勁倍增,激勵著廣大文化工作者肩負起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使命,全力推動龍江文化繁榮興盛,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注入堅實龍江文化力量。
肩負起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使命,需要我們牢牢把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目標方向,做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堅定探索者和創新者。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奮斗目標和發展路徑。全省文化系統黨員乾部必須緊緊圍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總體思路和奮斗目標,結合黑龍江文化發展改革的具體實踐,研究確立符合龍江實際、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的具體思路和目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貫穿到對龍江歷史文脈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中,貫穿到對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的繼承發展中,貫穿到對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優秀文化成果的交流互鑒中;必須激發全省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揮文化名人名家效應,加快建設文化能人隊伍,大力發展文化志願者,讓全省文化創新精神競相迸發、持續湧動的同時,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生態;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大力繼承和弘揚龍江『四種精神』,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把文化建設成果轉化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肩負起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使命,需要我們全面落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任務舉措,做龍江文化繁榮興盛的踐行者和推動者。重點圍繞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的思路和目標,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組織謀劃創排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四種精神』組歌等一批精品劇目,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加快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進程,繼續推動四級文化場館達標,大力推進中心村文化廣場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開展『結對子、種文化』和『百萬文化能人培訓』活動,讓文化發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工程,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大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推進文化雲平臺建設和國家文化消費試點進程,大力發展文化文物創意產品,啟動文藝駐場演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加強對渤海遺址、中東鐵路、金長城、金上京等大遺址的保護,舉辦系列館藏文物展覽,抓好赫哲族伊瑪堪和望奎皮影等非遺傳承項目,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龍江優秀文化遺產煥發出勃勃生機;實施文化睦鄰工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人文交流,繼續辦好中俄文化大集,拓展文化交流內容和形式,推動龍江文化走出去;實施平安文化市場創建工程,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現代化管理平臺建設,開展經常性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檢查,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化文化市場體系,使黨的十九大對文化工作的各項部署真正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