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哈工大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正能量宣講團』 用餘熱溫暖鄉村娃
2017-11-19 09:27: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11月19日訊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有這樣一群『閑不住』的離退休老教授,他們在學術界威望頗高,其中不乏哈工大各專業的創始人和帶頭人。自去年5 月起,他們組建了一個65人的『正能量宣講團』。宣講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80歲,年齡最大的91歲,最小的74歲。

  一年多來,這群自稱是『80後』的老教授們,兜裡揣著演講提綱,戴著老花鏡和助聽器,進校園、下社區為學生和市民做了80多場勵志演講。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9月起,他們中還有人驅車到哈爾濱周邊市縣,為鄉鎮和山村學校的孩子們義務演講……

  年過八旬下鄉演講 希望改變鄉村孩子的命運

  9月11日,巴彥縣興隆中學,這是宣講團的第一場下鄉演講。全校1600多名師生坐在大操場上,80歲高齡的哈工大航天學院教授王雨三,走上了演講臺。那天風很大,風吹亂了他的白發,需要時不時地調整左耳的助聽器。

  王雨三教授與激光領域的著名專家馬祖光院士共事33年,參與創建了哈工大最早的激光專業。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時間裡,他從馬祖光院士兒時穿草鞋、住破廟講起,給孩子們講述了馬教授的奮斗經歷。

  『馬教授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楷模,我倆相識多年,印象比較深的是,他曾經跟我說,他小時候經常吃不飽飯,盡管環境很艱苦,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學習……』王雨三教授所講的故事細節生動,並非是『雞湯式說教』,學生們聽得饒有興致,掌聲一次次在操場上響起。『這些老教授大多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很多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他們對農村孩子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哈工大離退休處處長孫文博說。

  組建『正能量宣講團』的構想,正是由孫文博提出來的,老教授們每次下鄉演講也都是由他帶隊。作為一個從縣城中學考入哈工大的『70後』,他似乎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這種激勵的意義和價值。20多年前,孫文博正是因為初中班主任調走前的那句,『你不能只把目光放在這個鎮上』而受到啟發,他一直覺得,那句看似簡單的勸勉,改變了他的人生走向。

  『這些老教授們對孩子們寄予了厚望,退休後一直想要繼續發揮「餘熱」,而來自農村的孩子們,十分需要這種積極的引導,很有可能一句激勵的話、一個走心的故事,真的會溫暖他們的人生,甚至改變他們的命運。』孫文博感慨道。

  甘願『大材小用』 用通俗語言給村裡娃講『量子理論』

  今年79歲的機電學院董申教授,是超精密加工技術領域的優秀專家,為國家培養了兩代超精密加工技術人纔。這位見慣了大場面的老教授,最初來到巴彥縣紅光中學時,卻被環繞著他的孩子們深深打動了。『這是一所鄉村學校,全校師生加起來不到50人。看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當時的心情很復雜。』董教授回憶道。

  面對這群相對缺乏科學素養的中小學生,董教授沒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他盡可能用最通俗的語言來給孩子們講解航天知識,以及近期備受矚目的射電望遠鏡。孩子們聽得意猶未盡,他試探著問:『量子理論太難了,我怕你們聽不懂,要不我就不講了吧?』現場所有的孩子齊聲答道:『想聽!』於是,他又挖空心思,想出各種生動形象的比喻,連續講了20多分鍾……

  這是山村裡的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了如此前沿的科學知識,就連校長都在一旁慨嘆:『董教授是我們學校來訪的最尊貴的客人,沒想到這樣的大教授,願意到我們這裡來演講,他講的這些東西,別說學生了,就連我們這些老師以前都沒聽過,真的是太長見識了!』

  孫文博坐在臺下聽完了整場演講,他清楚,那些物理學知識孩子們未必全都能理解,仍感到很欣慰:『我希望這樣的演講能幫孩子們開拓視野,讓大家覺得,那些平時在電視裡看到的高科技並非那麼遙不可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有機會親眼見到那些曾參與過重大科研項目的人。』『名校每年招生有限,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去競爭考上好大學。』基於現實考量,最近一段時間,董申教授正琢磨著調整自己的演講方向。

  演講時,董教授常跟孩子們 說要『立 大志 ,敢擔當』。他解釋道:『不是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賺一個億纔叫「立大志」,一個人一輩子能認真做好一件事,比如把身邊的農民帶富裕了,同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董教授發現,很多從農村考出去的孩子,即使是學習農學專業的,畢業後也很少有人願意再回到農村。

  『如果家鄉建設得很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呢?我能理解孩子們的難處,但我也希望他們中能有一部分人「敢擔當」,不是逃離農村,而是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農村,只有留得住人,農村纔會有希望。』自從下鄉演講之後,董教授愈加關注農村問題,還閱讀了很多探討破解農村困境的文章,他還想發倡議,號召老同事們一起給農村學校捐書……

  怕吃飯後沒精神 九旬老教授堅持餓肚子演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正能量宣講團』參加了由黑龍江省民政廳、哈爾濱銀行、生活報和同佳岸慈善基金會主辦的『2017冰城幸福社區微公益提案大賽』,成為被選中的35個『幸福社區』提案之一。

  一年多來,哈工大離退休處科長彭英麗,陪著老教授們做了80多場演講。『我和這群老教授們相識十幾年了,在我心中,他們是「學界泰斗」和「校寶級人物」,可是這一年,我纔真正了解這些可親可敬的老人。』彭英麗感慨地說。

  89周歲的袁禮周教授如今已經做了15場講座,准備演講稿時,他跟做學問一樣認真,半夜醒來突然想到哪兒,立刻 下床 拿起 紙筆 補充。如果晚上做講座,他怕吃晚飯犯困,影響演講狀態,就餓著肚子,直到八九點鍾活動結束後再回去吃飯。

  有些老教授,身體不好,實在不方便下樓,便把演講場地挪到了客廳。已是91歲高齡的周定教授,如今在家裡已經接待了三批學生,演講時她精氣神兒十足,叮囑彭英麗,『如果還有孩子們想聽,別攔著他們』。

  上午預約,晚上演講,面對學生們有些唐突的請求,航天學院的周士仁教授爽快地答應了,彭英麗領著大家進門後纔知道,其實那天是周教授84周歲的生日,他謝絕了想要前來賀壽的弟子,為了不耽誤這場演講,跟家人匆匆忙忙地吃了頓飯。74歲的李生教授,直到晚上9點多還在跟學生們一起籌備講座,反復推敲演講細節,90歲的外語系教授陸乾,前幾天剛出院,不顧家人的勸阻,『沒事兒,我能行,我准備了兩個演講題目,很快就能講』……

  讓孫文博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去阿城區松峰山中學演講,他發現,王雨三教授走路一瘸一拐的。『您的腳咋了?』王教授忍著疼痛笑道:『沒啥大事兒,就是長了骨刺,走路不太舒服,不影響演講。』值得一提的是,這群老教授們還不忘叮囑工作人員,『咱這是義務演講,要是有人給錢、給紀念品可千萬不能收啊!』

  『等演講辦到第100場的時候,我想親手設計紀念章,讓學生們給這些老教授戴上。』彭英麗知道,這群老教授們一生中獲得過數不清的榮譽,不會在意這點兒『浮雲』,但她還是想要用一枚小小的紀念章來替孩子們表達敬意……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