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支持鼓勵農民創業創新
2017-11-24 07:24: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宋晨曦 黃春英 李志達 李晶琳 譚迎春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成福農工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賈洪濤

  堅持項目興農創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綏化市北林區永安鎮永興村黨支部書記、大成福農工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洪濤說,永興村將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壯大村級經濟的有效途徑、推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支橕,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基礎,以創業、創新為目標,以產業項目建設為載體,創新運行機制,提昇作物品質,培育主打品牌,充分發揮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乘數效應,切實提昇農村發展新動能,走出了一條生產專業化、經營合作化、服務組織化、民居社區化的農村發展之路。

  永興村共有2個自然屯,688戶,2440口人,居民60%是滿族。2009年,由村兩委牽頭,分別成立了大成福水稻、蔬菜、農機、烤煙四個專業合作社。通過典型示范、對比算賬、外出參觀學習、培訓等方式,使農民統一思想,提高了農民入社積極性和主動性。到2010年,全村農戶都自覺自願入社。全村1.05萬畝耕地全部加入到合作社中,實現了統一規劃、分工分業集約發展。其中,大成福合作社創建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合一』運行模式。在生產經營上,合作社堅持農資采購、土地耕種、技術指導、產品銷售『全統一』的經營模式,不僅減少了畝均生產成本,還為大多數社員從事其他行業創造了條件。在利益分配上,實行村集體資源資產量化入社控股、農民土地按面積入股、秋後統一分紅的分配模式,堅持做到讓利於民、財務公開,讓全體社員都感到公平、合理、滿意。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永興村村兩委牢固樹立『項目興農』理念,依托資源條件,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引資上項,為把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在『原字號』開發利用上大做文章,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做到吃乾榨淨、梯次增值,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目前,村裡和公司投資4000萬元自辦的大成福米業和匯金水利、京綏生物等外地企業已經投產。今年底計劃引資1.2億元建設20萬噸冷鏈物流項目。另外,全力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知名品牌,使其叫得響、過得硬、打得開。始終堅持『創新為源泉、品質為生命、服務為保障、誠信為基石』的發展理念。

  賈洪濤說,下一步,我們要以十九大精神為動力,切實做好創業創新大文章。重點抓好冷鏈物流、水稻儲藏加工等龍頭項目,大量增加元蔥、粘玉米、豆角種植面積,以冷鏈物流來調節出售時間,使產品銷售價達到最高值。做好兩日農業觀光游,建設規范的每戶面積一分地獨立的園田,吸引城裡人到定制區耕種、觀光。同時積極探索村級復合型經營新機制,學習貴州安順塘約村改革經驗,走出一條『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道路,全面實現民增收入、村增積累的雙贏目標。

  佳木斯市太平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孟

  勇做『新農人』發展生態農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民創業高度重視,為農村『雙創』創造了良好環境,座談會上,佳木斯市太平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孟對此表達了由衷的贊同。

  2013年李孟從山東政法大學畢業後,看到父親創辦的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走向規模化經營,就產生了投身農村創業創新、當一名新型職業農民的想法。 2014年,在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導精神激勵下,李孟同六名大學同學回到家鄉創業,在黑土地上開始了從大學生轉型『新農人』的創業歷程。

  李孟深知,要想當好新型職業農民,一定要有科學的頭腦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具有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與產業開發能力。為此,她除了在生產實踐中向父親和農民請教,還利用農閑參加各項農業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一次次學習,她逐步掌握了新型職業農民從事農業的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能,並把所學知識及時運用於生產實踐中。

  依托佳木斯便利的交通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李孟帶領創業團隊在合作社擁有的600畝種植基地上種植特色果蔬,以矮化密植桃子和寒地大櫻桃為特色產業,致力於打造集生態種植、林下養殖、認養認種、農產品深加工與銷售、農民創業基地及鄉村旅游文化觀光等為一體的現代科技農業園區,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016年,李孟的合作社技術團隊成功繁育嫁接出適合在高寒地區種植的矮化密植桃子品種——農緣油桃,實現了油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重大技術突破。農緣油桃產量高、結果快、口感好且耐儲存。今年合作社種植的40畝油桃帶來了近200萬元的收入,平均一畝地農民增收5萬元。

  李孟帶領合作社通過擴大農緣油桃種植規模,示范帶動周邊農民種植農緣油桃,不僅優化了當地農村產業結構,還增加了農民收入,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實現種植、采摘、銷售、加工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現在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就業80多人,其中女性70人,帶動貧困戶12戶,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也解決了農村土地閑置問題,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投身到健康生態農業產業中來。

  展望未來,李孟滿懷信心地表示,合作社生態休閑農業是完整的一二三產融合,他們將深入挖掘農產品價值,提高競爭優勢,使合作社優勢農產品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發展。並通過大力發展『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更多農戶共同致富。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