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縣勞務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陸長生
當好農民的『耳朵、眼睛、腿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城鄉融合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依安縣勞務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陸長生說,通過認真研讀十九大報告使我認識到,農村要持續發展,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就要留住農民,適度規模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增收,不僅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更要讓創業農民不走彎路,把創業者扶上馬、送一程。
依安縣通過建立『一區三園』,扶持農民創業創新。『三園』是農村創業園、農村產業園和農業科技園。作為農民創業就業的重要載體,由政府建設服務基地,孵化農民創業。園區內的依烽特種陶瓷就是解放鄉返鄉農民投資6000萬元興辦的,效益看好。眼下在園區創業的農民接近5000人,人均年收入達3.2萬元。縣政府規劃批准了11處農村創業園區,實現了農民自主創業、農業轉型昇級和產業富民三大突破,園區被省農委評選為第二批創業示范基地。農村產業園內實現了馬鈴薯產、繁、儲、加、銷全產業鏈發展,帶動農民創業600餘人。以位於本縣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和依安縣電商產業園為載體的農業科技園,孵化農民創業,促進本地優質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電商產業園客服人員150多人,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依安縣還建立了銷售、融資、培訓和宣傳『四個創業平臺』服務於農民創業。在銷售平臺上,出臺了農村經紀人扶持政策,組建了馬鈴薯、大鵝等11個產業協會,培育了農村經紀人255人,他們充當農民的『耳朵』聽市場,當農民的『眼睛』看市場,做農民的『腿腳』跑市場,走活了依安農產品銷售這盤棋。在融資平臺上,投資建立保障資金,向金融機構提供2000萬元擔保,融資貸款2億元,發展蔬菜產業;發放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5888萬元,帶動1100名婦女創業。在培訓平臺上,每年開展創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各類產業技能培訓1萬多人次。在宣傳平臺上,一年內,向省農委推薦了52個創業典型、3名農村實用人纔、17處創業基地,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
依安縣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對創業農民進行扶持,對飼養大鵝1萬只以上的農戶獎勵1萬元,3萬只以上的獎勵2萬元。今年得到獎勵的有15戶,帶動全縣1200多個養殖戶。向木耳合作社投入1400多萬元,今年種植木耳1000萬袋,僅此一項農民創業增收1000多萬元。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對農村創業園區、創業基地進行扶持,放寬創業人員用地限制和人員身份限制,在電價、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對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給予資金等政策支持。
陸長生說,十九大為鄉村發展描繪了美好願景。眼下,依安正抓住城鄉融合這條主線,打破身份界線,以農村實用人纔為主體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走城鄉居民共同創業就業之路。明年要圍繞著陶瓷、食品、生化三大產業,實施增糖、增薯、增鵝計劃,完善創業創新園區和『四個創業平臺』建設,引導合作社和企業聯合經營,促進農民創業、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