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愛心在醫院不斷延續——記哈爾濱市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飛
2017-12-06 19:36: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6日訊(記者 許諾 編輯 李玥)一副眼鏡,一身白大褂,朴實的談吐,始終面帶親和的微笑,這就是哈爾濱市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飛給人的第一印象。

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飛。

  今年11月8日8時,50歲的患者呂某在呼蘭區的家中不慎摔倒,腹部被魚缸玻璃劃傷,造成『腹部開放牲外傷,小腸外露』。家屬緊急將其送往哈爾濱市某醫院。由於經濟原因,醫院醫生給予簡單處置後,將患者轉回呼蘭區某醫院,但患者仍無法承擔住院費用,該醫院也未將呂某收入院。就在家屬萬分焦急地情況下,呂某家屬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哈爾濱市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接待他的正是陳飛。當天,陳飛剛下手術臺,他和門診值班醫生王鴻飛立即查看呂某病情,並立即請示上級,為患者開啟綠色通道,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生命。

  手術中,以陳飛為首,門診外科和門診手術室多名醫護人員歷經1小時30分成功完成手術,患者轉危為安。由於病情較重,患者術後一直處於煩躁狀態,轉回病房後醫院主治醫師周峰和值班護士,為了穩定患者病情一夜未眠。

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慰問病人及家屬。

  8日中午,陳飛來到病房看望患者,並為呂某捐款500元。以院長白雪為首的院領導班子以及各科室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醫院同時返還了患者入院時交的2000元住院押金。呂某在住院期間花費的3萬元醫療費用,除去新農合及低保報銷的費用後,其餘部分均由醫院承擔。此舉引起了哈爾濱市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醫院的善行為患者築起一道愛的長廊,讓瀕臨困境的呂某在醫院有了戰勝病魔的希望和勇氣。

  陳飛說,在精准扶貧的相關政策下,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率先為貧困患者提供了醫療保障,為患者解決了後顧之懮。這種大醫大愛,救死扶傷的精神將會繼續被傳承並發揚,讓更多的貧困人群能夠即時的得到救治。

  『在我的眼裡,只有患者的病痛,沒有病痛者的身價。』這是陳飛對待患者始終如一的態度。

  1998年,陳飛進入了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一年後被分配到基層社區醫院,一乾就是8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陳飛完成了15000例手術,廣為學術界稱道。正是由於認真努力、踏實刻苦,使得陳飛的學術更加純熟,達到了質的飛越。2006年,社區醫院被納入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因當時醫療水平較差,患者較少,醫院外科處於半癱瘓狀態,陳飛帶著他的基層經驗與4名外科醫生重新組建起了門診外科,他也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科主任。

  『我熱愛我的工作,更熱愛我的病人。』這句話是陳飛的真實寫照。在呼蘭人民醫院,到這裡看病的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村裡的農民得了疑難雜癥也紛紛前來診治。

  60歲家住農村的張某患了胃癌,兩年前手術後患上了並發癥刀口感染,並發吻合口?一直沒有愈合,術後不久便又做了二次手術。對於張某的家庭來說,在大醫院做完整個手術要花費幾十萬元,在這兒前後花費也不過六七萬元,特別是醫院減免了後期的治療費用。這一切,都是陳飛在考慮病患經濟狀況下為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療方式。

  在陳飛眼裡,治療是醫生的天職,而療治病患的內心纔是根本。正是因為他內心充滿愛,在處理病患間的復雜問題上,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理解。

  2017年6月,由陳飛發起、呼蘭區第一人民醫院主辦的基層醫院腹腔鏡學術討論會召開,來自黑龍江省各地的基層醫院代表出席。這是黑龍江省史上第二次由縣級醫院召開的此類學術交流會。

  陳飛認為,只有基層醫院將微創技術發展起來,與同級別的醫院進行交流,下一級的醫院纔能提高認識,介紹這種新的技術,將會給附近縣域的70萬人口帶來福音。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