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脫貧這條路我走得不孤單』
2017-12-07 15:06:43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王冬 宋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幫扶單位每次到村走訪,都會到王丹丹(右一)那裡買些東西,幫助她增加營業額。

  東北網12月7日訊 窗外寒風卷著細雪,三三兩兩的行人系緊衣襟步子很快。王丹丹在暖洋洋的淘寶店裡,看著全國各地發來的郵包美滋滋地笑著。想著鄉親們拿到滿意『寶貝』的模樣,王丹丹總會興奮好一陣子。放在一年前,她不會想到自己灰色的生活會變得如此多彩多姿。

  時光倒回到那個故事的開始。

  2008年,郊區蓮江口鎮紅昇村一對年輕人喜結連理。女孩子王丹丹性格要強,衝破農民的陳規陋俗,嫁給了家境一般的同村小伙。像很多年輕人一樣,他們結婚生子,打工過日子,生活雖平淡但小兩口都鉚著勁要把日子過好。好光景持續沒幾年,王丹丹的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被查出全面發育遲緩癥。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孩子就是天,不願接受的壞消息讓王丹丹的天塌了。

  孩子需要照顧,家裡只能靠丈夫一個人打工維持生計。王丹丹每天背著孩子,坐小客車到市裡醫院做理療。那時候她的體重不足45公斤,弱小的身體橕著孩子的希望和未來。

  孩子3歲時,突然有一天叫了一聲媽媽。王丹丹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流,她緊緊地抱著孩子大聲喊:『孩子,好孩子,再叫一聲,再叫一聲。』

  『媽媽,媽媽……』清晰的兩個字用稚嫩的童聲一遍遍發出。

  王丹丹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淚,等緩過神來她纔發現,袖口已經被血染成了紅色。

  流鼻血不止,王丹丹被家人送去醫院。一張確診單又給這個剛剛緩凍的家庭再覆上了一層冰霜。

  白血病,加上腦乾出血,肺部感染!醫生建議必須轉院到哈爾濱,不然性命難保。

  王丹丹現在回憶,那段時間自己的記憶是空白的,但她用家人講述的一個個片段拼成了暖心的故事。

  村書記送來了全村人的捐的錢,鄉親們都盼著小丹早點好起來。

  村裡人每天都有到丹丹家中打聽病情。自打她住院,家裡的人就沒斷過,大家伙真心惦記這孩子。

  第一次化療18萬元。

  『該賣的都賣了,就算借,這病也得看下去。』丹丹的丈夫相信她一定會好起來。

  因病致貧,王丹丹被村裡精准識別為貧困戶。

  寒冬裡的人總是盼春風。

  2016年,郊區農村淘寶項目來了。村支部書記張叢友召集村民代表開會,有意將這個項目交給身體已經基本恢復的王丹丹。

  村民代表全票通過,王丹丹成了農村淘寶的項目人。

  村裡把村委會會議室奉獻出來作淘寶店場地,還改造了暖氣和門窗。用電、用水、用煤全部免費……

  王丹丹口中沒斷過對村乾部、對村民的感激。『我死不了,我還要好好活。有這麼多人關心我,愛護我,脫貧這條路我走得不孤單。』王丹丹骨子裡的倔強和樂觀反轉了命運軌跡。

  現在,王丹丹的淘寶店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旺店。服裝、電器、水果、家具,只要網上能淘的,王丹丹總會貨比三家為村民選購。村民已經形成了習慣,買東西不管牌子,不說樣子,只要說要啥,多少錢價位,其他的都交給了王丹丹。很多周邊村屯的農民願意微信下單,村乾部張叢友、姚永剛每天空車上班滿車歸,義務當起了『送貨員』。

  『店裡紅火的一個原因是誠信經營,大伙信任我。我想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幫我。幫扶單位郊區統計局的大哥大姐每次來都買東西。城裡買啥都方便,他們把錢花在我的小店,有時候他們還特意多給錢,這讓我心裡非常過意不去。』每個人的幫助王丹丹心裡都記得清楚。

  現在,王丹丹的淘寶店每天接10單左右,最多的一天接了128單,月平均收入1000元。

  『我現在能賺錢了,也脫貧了。盡管錢不多,但我很滿足。我要感恩社會,感恩好心人,我也要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今年秋收時,王丹丹找到張叢友,想給8戶貧困戶每戶300元資助。她說,自己拿到了好項目,正在享受著好日子。她想為鄉親們做點啥盡份心意。

  『王丹丹很要強。趕上區裡引來了農村淘寶這個好項目,她能實現脫貧,還能帶動更多人走出貧困,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願望。』張叢友說。

  王丹丹現在吃百家飯,到了飯點店裡忙不過來,村民就把飯做好送去。大家心疼她,更愛護她,王丹丹心裡始終很熱乎。

  她也重情義,懂感恩。知道村裡的阿姨冬天跳廣場舞冷,特意買了音響和扇子放在店裡。

  夜幕降臨,音樂響起,小店裡的三五個阿姨扭得歡,她們一邊舞一邊笑,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