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黨代表在基層】楊德森 創新擎起海洋強國夢
2017-12-13 07:19: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3日訊 十九大剛一閉幕,到辦公室找楊德森匯報科研進度、研討科研問題的同事就一直不斷,楊德森和團隊成員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備戰下一次海試任務。這一段時間以來,哈爾濱工程大學楊德森院士與同事們夙興夜寐、分秒必爭,彰顯出他和他的團隊的一貫作風。他深知,作為海洋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專家,實現祖國海洋強國夢想使命重大,時間緊迫。

  親歷盛會以後,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楊德森院士的心情非常激動。他至今仍清晰記得一年前的5月30日,也是在人民大會堂,他曾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描繪的建設創新型國家『三步走』戰略。

  『十九大報告中又發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號召,這都是一脈相承的,就是要通過教育培養更多創新型人纔,產生更先進的科研成果。』

  楊德森院士感慨地說,『科教興國和人纔強國是科技強國建設的必經之路,也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我們不能跟著別人跑,要不斷創新,創造有自己知識產權的一流成果,「彎道超車」,引領世界。』

  與水聲事業結緣40年的楊德森院士,對實現『彎道超車』,建設科技強國有著自己的認識和觀點。他認為,『彎道超車』需向基礎研究與顛覆性技術創新要『動能』。『水聲工程學科主要研究聲學信息在海洋中發生、接收和傳播的規律、模式及其應用,與海洋環境關聯十分緊密。但遺憾的是,我們對海洋的基礎研究還比較缺乏,基礎數據不是十分豐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的發展。所以說,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楊德森院士說,顛覆性技術,是一種另闢蹊徑、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產生整體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術,可能是全新技術,也可能是現有技術的跨學科、跨領域應用。『顛覆性技術創新非常重要,正是靠這一創新,我國水聲研究一舉跨入國際第一梯隊。』他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末,他的研究團隊正是從基礎研究做起,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從源頭開始,顛覆當時國際通用的傳統聲吶原理,研制出全新的矢量聲吶。矢量聲吶改變了傳統聲吶僅利用標量聲壓的基本原理,利用水介質的質點振動速度矢量,可明顯改善探測信噪比,水下探測距離提高一倍以上。探測信息種類和信息量大幅增加,且重量、體積和能耗遠小於傳統聲吶。該技術被喻為水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是水聲技術的一場革命。這一突破性技術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讓中國在此領域一躍成為第一梯隊。

  楊德森院士用大半生時間做了一件事——為保衛藍色海疆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水下『千裡眼』和『順風耳』。他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為國家海防事業貢獻綿薄之力,推動我國水聲事業進步一點、再進步一點,圓幾代人海洋強國的夢想。』如今,他所在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已培養了新中國70%的高層次聲學技術人纔,為國家作出了多項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前不久,他在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師生作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時,動情地說:『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