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達先源鄉友誼村正在收儲固化秸稈。
黑龍江日報12月13日訊 為加快生態城市構建步伐,安達市不但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環境進行監測監管,更通過秸稈綜合利用『組合拳』,助力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在綠能生物質能源公司的生產車間,農戶送來的秸稈通過傳送帶被源源不斷地送進了一個『巨大』的鍋爐裡。但跟自家燒秸稈取暖不同,這個大鍋爐的目的是產生蒸汽,再用蒸汽推動汽輪機,達到一定轉數後發電。據了解,綠能生物質能源公司每天通過燃燒秸稈可發電70萬度,一年約2.5億多度電,每年可消耗秸稈30萬噸,帶動500戶農民致富。
在秸稈綜合利用的道路上,綠能公司不是獨自在『戰斗』,任民鎮春天燃料廠也為秸稈找到了一條新『出路』。春天燃料廠有2條燃料生產線,他們將從本村和周邊村屯收購的秸稈、花生殼等廢料,通過粉碎、測水、烘乾、壓擠等一系列處理,做成顆粒燃料,一部分以低價賣給村民,另一部分走向市場,進行對外銷售。今年剛入冬,就已收到1000多噸訂單。
2016年,吉星崗鎮引進了杭州客商,投資3000萬元建設秸稈破壁飼料研發生產基地。基地內設有2臺秸稈飼料汽爆機,通過除雜、除鐵、高溫、高壓、發酵等一系列處理,秸稈就轉換成了可供反芻動物食用的綠色生態飼料。該基地預計今年12月末將投入生產,年可綜合利用秸稈3萬噸。
昇平鎮利民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早在3年前便和八一農墾大學共同研發出以秸稈、玉米芯和稻殼等農產品廢料為原料的秸稈基料化技術,在暖棚種植平菇、秋蓋菇,年可利用秸稈500噸。
責任編輯:彭佳麗
熱點新聞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