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謙(中)為貧困戶李永祥夫婦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黑龍江日報12月23日訊 蘭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林盛村是蘭西縣眾多貧困村中的一個。今年駐村扶貧工作隊進村後,這裡發生了不少變化,村民們都看的清楚,記在心裡。
林盛村貧困戶劉鳳文說:『趙隊長他們來我們家好多次,就擔心我們老兩口房子不行,我都有點煩了。現在住上了新房,我看他們最親。』村民楊成業說:『趙隊長他們進村就盯上了我,非說我是能人,讓我搞谷物加工,帶動貧困戶一起入合作社。』
自今年5月31日省財政廳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趙謙帶領隊員那文國、李毅民來到了林盛村,這個村就活躍了起來。
從一村到一戶用腳量出作戰圖
扶貧工作隊在林盛村的駐地是租的一戶農家院。寒冬已至,屋裡爐火燒得通紅。趙謙打趣道,前幾天爐子『爆炸』了,好在我們三個都在村裡入戶走訪,今天剛剛修好,要不然這麼冷的天得挨凍了。趙謙身著迷彩服、一雙厚厚的棉布鞋,這和他的學者形象有些出入。『農村人都這麼穿,這麼穿習慣了,和村民距離也更近些。』趙謙說。在工作隊駐地的一間農屋的牆上,記者看到了『蘭西縣林盛村脫貧攻堅規劃圖』。這是一張非常詳細的圖,哪個屯有多少貧困戶,家庭人口、識別標准、聯系電話、脫貧措施、每戶貧困戶的幫扶人等信息一應俱全。記者了解得知,這張圖是他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趙謙就用這張規劃圖向記者介紹起了林盛村的情況。
林盛村有8個自然屯,869戶人家,3340口人。拉網式入戶調查後,精准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戶61人。駐村工作隊進駐的6個多月時間裡,趙謙和貧困戶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
劉鳳文今年82歲,老伴朱秀芹今年75歲。走進劉鳳文家時,老兩口正打算做晚飯。說起趙謙,他們把記者讓到炕頭坐下。『你都不知道啊,我以前那房子可破了,四處漏風,可沒錢蓋啊,冬天那個冷啊。趙隊長他們一來,就到我家做工作,讓我們蓋房子。我們就說,歲數大了,不想蓋。一到下雨天,他們就來看我們,就怕房子不行。就這麼坐在炕上和你商量啊,我就說,我都有點煩你們了。趙書記說,煩我們也得讓你們二老住上暖和屋子。』說起蓋房子,劉鳳文的老伴朱秀芹收不住話匣子。劉鳳文說,9月份,他家新房動工了,是趙謙拿自己的工資資助他們蓋的房子。老伴朱秀芹說,這屋子又暖和又亮堂。
談話間,趙謙注意到老人家鋪的被褥還是舊的,便問道,給你買的新被褥怎麼不用呢?朱秀芹說,捨不得用,等著過年用。趙謙盤算著過兩天把剛買的毯子給他們送來。
趙謙告訴記者,林盛村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24戶住房是危房,這對貧困戶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為了讓貧困戶在入冬前全部住上暖房子,9月份以來,駐林盛村工作隊每天都要深入危房改造現場,面對有的貧困戶既無資金、又無勞動能力的情況,工作隊全體成員自掏腰包主動捐款,為劉鳳文、李永祥、楊樹仁等貧困戶購買紅磚、水泥和沙子等建築材料,解決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很多貧困戶付不起工程隊的費用,趙謙和工作隊員就個人擔保。憑著這股子乾勁兒,林盛村所有貧困戶在10月底前全部住上暖房子,在全省貧困村中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這個冬天,趙謙和工作隊員又為村裡61名貧困村民送去了棉被褥子等生活用品,這是省財政廳946名黨員捐款購買的,林盛村貧困戶的冷暖成了省財政廳全體黨員乾部的牽掛。
從博導到村官深耕精神不能變
趙謙在當駐村扶貧隊長之前是省財政廳文化處處長,是一名博士後,他被聘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教授,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博導到村官,趙謙並沒有水土不服。
趙謙說,產業扶貧是拔除窮根的治本之策。在開展駐村扶貧過程中,趙謙感到外在輸血只能治標,內生『造血』方可治本。林盛村過去以種植玉米為主,收益比較低,但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小米等谷物。為此,他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發揮新型主體帶動作用,以致富能人楊成業牽頭成立的『呼蘭河右岸谷物種植加工合作社』為平臺,按綠色標准規模化種植谷物雜糧,積極引導動員貧困戶、低收入戶和易返貧戶帶地入社,建成了日加工能力20噸的谷物加工廠,並建立貧困戶利益保障機制。目前,已有17戶貧困戶帶地入社。
走進工作隊駐地對面的谷物加工廠,帶頭人楊成業說,谷物加工廠裡這些先進的設備都是趙隊長和工作隊幫助引進的,不但能夠加工本村的谷子,還能給周邊的農戶代加工,一斤收0.2元加工費。經過工作隊與省和糧集團產銷對接,目前林盛村生產的雜糧已銷售到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以及美國洛杉磯Costco超市和大華超市等知名賣場。趙謙說,合作社在對17戶帶地入社貧困戶保底分紅的基礎上,年底以谷物加工廠取得的收益再給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
躬身扶貧使命駐村『著』出文章
人們常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趙謙看來,做個有心人,就要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乾事,這既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工作方法。
在趙謙並不寬大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管窺民生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關於蘭西縣林盛村民生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這是一份趙謙駐村以後深耕農村的調查。趙謙以林盛村作為『觀測點』,以求解剖麻雀、管中窺豹,為推動做好全省民生政策落實提供有益參考,這篇調研報告得到省委組織部的重視,以專報信息形式報送有關領導參閱。
貧困戶的事兒、扶貧是最重要的事。寒冷的冬天裡,他和隊員每周都要將全部貧困戶走訪一遍,對重點家庭走訪多遍,目的就是及時了解貧困戶們的動向和需求,實施有針對性地幫扶。
趙謙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承擔著推動黨的扶貧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的重要責任,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駐村以來,他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為全村黨員講黨課,在每周二召開扶貧工作隊隊務會時,請村『兩委』列席,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帶動林盛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提昇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