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林甸養殖增收項目對貧困戶"全覆蓋"
2017-12-24 07:5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4日訊 『托牛入場』帶動貧困戶1663戶,一個生豬養殖項目帶動貧困戶3406戶。林甸縣實施畜牧業帶動工程,確保每戶貧困戶有一個養殖增收項目,讓貧困戶脫貧有門路。日前,記者走進林甸縣鄉鎮、村屯、牧場,探究林甸縣的特色扶貧路。

  『一頭奶牛能帶動一戶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這是一筆細賬。』林甸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於府君詳細向記者介紹『托牛入場』脫貧模式。『托牛入場』脫貧模式是依托林甸縣奶牛業發展,把牧場融資需求和百姓脫貧訴求緊密結合的創新脫貧模式,政府搭橋、金融部門支持、牧場托養、貧困戶分紅利,每頭扶貧奶牛可獲得1萬元的貸款,政府給予全額貼息,牧場每年給付貧困戶每頭2000元的固定收益,期限為4年。他說,目前,林甸縣落實『托牛入場』這種脫貧模式的牧場有21處。

  在林甸縣紅旗鎮大金牛奶牛牧場,生產場長秦小平向記者出示了一沓他們和貧困戶簽訂的『奶牛托養協議書』。以貧困戶韓雲財為例,從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每個月可獲得大金牛奶牛牧場支付的167元收益款。韓雲財只需自籌資金2000元交付給牧場,牧場分3年返給韓雲財本金,即每個月返56元。自籌2000元交付牧場,每個月可拿到收益167元和本金56元,這種扶貧模式深受貧困戶好評。秦小平說,大金牛奶牛牧場2016年托養奶牛89頭,帶動貧困戶89戶,每年返給每戶貧困戶2000元收益,連續4年共計8000元。

  在位於林甸縣紅旗鎮銀光村的林甸縣繁榮奶牛養殖莊園,記者同樣看到了多份『奶牛托養協議』。養殖莊園負責人嚴洪軍說,繁榮奶牛養殖莊園是今年加入到『托牛入場』脫貧模式的,所以他們對於貧困戶的幫扶期是從2017年至2021年。貧困戶王瑞春說,今年8月25日,他與繁榮奶牛養殖莊園簽訂了奶牛托養協議書,9月份就拿到了第一筆收益款,這樣的好政策可以享受4年,他對脫貧有信心。

  截至目前,林甸縣『托牛入場』脫貧模式已經帶動貧困戶1663戶,計劃到2018年通過這種脫貧模式帶動貧困戶2395戶。

  林甸縣另外一個帶動貧困戶脫貧的養殖項目是牧原生豬養殖項目。於府君說,這個項目對於貧困戶的帶動是『全覆蓋式』的,牧原集團落戶到林甸的3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可帶動3406戶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

  驅車行駛在林甸縣紅旗鎮銀光村牧原養豬項目地,林甸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貴向記者講述著項目進展情況。楊貴介紹說,年出欄3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分五期工程,將在林甸縣5個鄉鎮建設20餘個廠區。今年6月,一期年出欄20萬頭生豬和1萬頭母豬養殖項目動工建設。這個生豬養殖項目的幫扶模式為政府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組建合作社,金融機構對入社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合作社與牧原集團合作,委托牧原集團建設豬捨,3年合作期內資產歸合作社所有。牧原集團租用豬捨進行經營,每年按合作社籌資額的6%給付合作社租金,合作社將租金全部返還入社貧困戶,每戶每年3000元。這種扶貧模式變『資金到戶』為『效益到戶』。截至目前,已經覆蓋3406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7億元。

  楊貴說,按照約定,合作社按季度給貧困戶分紅,每戶每季度750元,他們已經准備好了第一筆260萬元的分紅款,馬上將分發到戶。紅旗鎮紅旗村一屯貧困戶陸景文今年70歲,他告訴記者,老伴患有腦梗、類風濕和心髒病,今年既和牧場簽訂了奶牛托養協議,又辦了小額貸款加入生豬養殖合作社,有這兩筆收益,家裡的日子會寬裕很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林甸縣立足自身實際確定的生豬養殖項目和奶牛托養模式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活力,為貧困戶增收開闢了新路。期待這種扶貧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從中受益,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