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友誼縣情系貧困群眾 脫貧攻堅見實效
2018-01-10 10:58:59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張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10日訊 2017年,友誼縣委、縣政府將扶貧工作作為全縣第一要務,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多措並舉、紮實推進,使該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實效。

  按照『脫真貧、真脫貧』總體要求和『三通三有』『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任務目標,該縣進一步調整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成功召開了建縣以來規模最大的場縣扶貧工作會議,先後召開了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縣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議、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和場縣扶貧工作聯席會議,共商脫貧攻堅良策。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年初,該縣充分利用大數據比對這一有效措施,對全縣貧困戶重新進行了精准識別,選派41名科級後備乾部充實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抽調縣委辦、政府辦、紀委、組織部20名乾部組成5個督查組全面開展扶貧攻堅督查指導。抽調21名部門骨乾成立7支駐村工作隊開展駐村扶貧工作,為有貧困戶的35個村屯落實了包村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了縣委、政府班子成員包鄉鎮、各部門包村屯、領導乾部包貧困戶機制,形成了全縣齊努力、場縣一盤棋的扶貧工作大格局。同時,立足縣情,分類施策,在產業、金融、醫療、教育、文化及政策兜底等方面相繼制定並出臺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措施。

  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一直是扶貧工作的中心。2017年,該縣以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為主體,按照國家和省關於產業扶貧的總體部署要求,大力推行項目拉動、創業帶動、對韓勞務輸出、協調貸款租種土地、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植(殖)業等扶貧模式,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堅持產業項目拉動,不斷加大對縣域重點產業項目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力推進在建項目早日竣工投產,生產企業擴能增效,面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2014年以來,該縣共新上產業項目26個,改造昇級5家生產加工型企業,新增近千個就業崗位,為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戶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就業工作崗位。堅持服務扶持推動,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服務職能,支持農場加大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扶持貧困戶種植優質水稻和西香瓜、高粱、黑豆、馬鈴薯等優質高效經濟作物,大力推行訂單式農業,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堅持創新創業帶動,大力支持全社會創新創業,制定出臺了農民和高校畢業生等創業就業優惠扶持政策,開展了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工作,同時設立了『雙創』扶持基金,大力扶持以肉牛、生豬、大鵝、藍狐、梅花鹿等為重點的特色養殖業和以黑木耳等食用菌、鮮桃、西紅柿為重點的特色種植業,支持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能人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幫助貧困戶實現穩步脫貧致富。同時,創新實施帶地入股、帶資入股等產業扶貧方式,實施了牧森藍狐養殖、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金地源木耳種植和金農人大米加工等4個產業扶貧項目,將全縣70戶貧困戶全部納入產業扶貧范圍,並實現分紅23.75萬元。

  該縣還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投入政府風險補償金75萬元,為19戶貧困戶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95萬元;以『企貸企還』的方式為黑龍江金農人糧食有限公司貸款225萬元,帶動32戶貧困戶分紅。在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特殊貧困人口中全面推行了『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提高了住院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立了貧困學生分類資助機制,累計發放各類助學資金105.5萬元。推進了貧困戶危房及10個村屯飲用水達標改造工程,各貧困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健身廣場建設均達到標准化水平。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