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去年國慶節前夕,在龍江縣志剛廣場舉行的精准扶貧專場演出上,雙目失明的唐偉東一首《你是我的眼》唱哭了所有人。
今年22歲的唐偉東,家住龍江縣龍江鎮八岔河村,他家是國家級貧困戶。去年7月20日,在包扶乾部的幫助下,唐偉東的盲人按摩店正式開業。幾個月下來,他還清了外債,還略有盈餘。國家扶貧政策讓貧困的一家人看到了希望,更給了唐偉東信心和勇氣,在扶貧專場演出前,他主動請纓,用歌聲表達自己對黨和政府的崇敬之情。
近兩年,龍江縣用足『繡花』功夫,凝聚全縣力量,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一系列扶貧措施,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尤其在文化扶貧方面,堅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提昇龍江人的精氣神兒。
文化『扶智』激發脫貧意願
市委常委、龍江縣委書記王兆憲指出:『治貧』必先『治愚』。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
過去兩年來,由龍江縣委宣傳部、龍江縣文化館、龍江縣文化藝術中心聯合開展的精准扶貧送戲下鄉、送戲進村屯、送戲進社區等文化活動達到200多場,由村民廣泛參與的秧歌隊、健身舞蹈隊更是遍地開花。
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龍江縣進一步加強村級文體活動室建設,目前全縣已建有活動室100多個。今年,龍江縣為各村建造村級綜合服務中心10處,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平臺。
景星鎮『群眾之家』文化活動室,各種娛樂、健身活動吸引了群眾的目光。鎮黨委副書記孫立江介紹說:生活日漸好轉的貧困戶,也感受到了文化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文化反哺,更激發了他們脫貧的願望。
文學『育心』授人以漁
11月12日,龍江縣首部精准扶貧微電影《幸福大院》在哈拉海鄉連家崗村開機。《幸福大院》以微電影形式,充分反映了龍江縣各級黨員乾部在精准扶貧工作中所做出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尤其在確保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這部微電影由龍江縣委宣傳部、哈拉海鄉黨委政府聯合創作拍攝,以哈拉海鄉連家崗村『幸福大院』為背景,反映的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真人真事,寓教於樂,寓事於理,激勵全縣廣大黨員乾部積極投身精准扶貧工作,鼓勵廣大貧困戶自強不息、積極向上,增強貧困戶靠自身努力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展現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同舟共濟,共同奔向和諧幸福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望。
『文化扶貧關鍵是要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素質,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以幫助,使其盡快擺脫貧困。』龍江縣政協委員、縣作家協會主席陳雪梅坦言。
同時,龍江縣邀請省內知名作家創作劇本2部,譜寫原創歌曲5部,電視臺制作扶貧公益動漫片3個。本土作家趙延新創作的歌曲《寫在大地上的承諾》,成為龍江縣扶貧攻堅戰場的主旋律。
『文化扶貧如果不用先進的文化佔領人們的精神世界,那麼封建迷信、欺詐虛偽等歪風邪氣就會去佔領。』在陳雪梅看來,精神上的貧困比物質上的貧困更危險,文化扶貧要以文扶人,扶貧先『扶智』。
文藝『扶志』鼓舞人心
『扶貧借助文藝的方式,必大有可為。通過幾年的實踐,龍江縣黨委政府做了大量細致、具體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龍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德民如是說。『扶貧的關鍵是要精神扶貧、智力扶貧、文化扶貧。』
白山鎮殘疾農民王玉璽把剪紙手藝發展成剪紙產業,一家人從農村搬進了城裡,還住上了復式樓,幸福指數可見一斑。龍江縣職教中心也建立了剪紙產業基地。近年來,龍江縣通過文化下鄉,村裡開辦講座、辦班授藝等方式,越來越多的村民學習了剪紙藝術,讓更多的農村青年從中獲益。
龍江縣委宣傳部帶領鄉村代表去山東昌樂、青州考察家教家風問題。隨後,在全縣開展了家庭、家教、家風教育活動,在龍江鎮二龍村、魯河鄉四撮房村試點,開展『四大員』城鄉道德評議會及各類典型評選,對好的褒獎,不好的批評教育。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一街一景,一村一色,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由龍江縣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家風》在全縣引起轟動,產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龍江縣通過文化扶貧促進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原動力』,真正引領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做了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