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鄉村振興擘畫『富而美』的新東寧
2018-01-23 09:28:5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時培峰 訾立民 劉曉冬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寧綏芬河大橋橋頭堡。 訾立民 攝

  黑龍江日報1月23日訊 冰葡萄采摘,黑龍江祿源酒業引來數以千計的中外游客;『雙十一』網購,東寧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的黑木耳在天貓商城和京東商城銷量名列前茅……隆冬時節,東寧廣袤的田野山川正激蕩著改革的春潮。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農村人口擘畫了美好藍圖。

  東寧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有『塞北小江南』的氣候、生態優勢。2017年以來,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在了全省前列。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東寧市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奏響田園變奏曲,繪就『富而美』新東寧的絢麗畫卷。

  東寧國家級黑木耳標准化栽培示范區。吳永仁 攝

  小木耳成就全國大產業

  -『中國黑木耳第一縣』——東寧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8年位居全省第一

  -全國領先的栽培技術、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銷售市場、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黑木耳是東寧市最為靚麗的一張名片

  數以百萬計的菌袋,忙碌的工人,轟鳴的機器,穿梭往來的貨車……近日,記者頂著寒風走進東寧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派火熱的生產場面。生產廠長冷若冰告訴記者,該公司2014年建廠,目前每天生產黑木耳菌袋八九萬袋,每到三四月份旺季,菌袋總是供不應求,在廠房前晝夜等貨的車隊排起的長龍十分壯觀。

  一直以來,東寧不斷加快農民致富增收步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8年位居全省第一。黑木耳是東寧市最為靚麗的一張名片。2016年,全市種植黑木耳12.4億袋,乾品產量5.7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6,產值4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4元,75%來自黑木耳,是全市當之無愧的第一富民支柱產業。

  作為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的『中國黑木耳第一縣』,十年來,東寧不僅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還培育了全國最大的銷售市場。『買全國、賣全國』的雨潤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是農業部確定的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年交易量20萬噸、交易額120億元,佔全國交易量的2/3,成為全國黑木耳價格風向標。同時,他們還研發了全國領先的栽培技術。自主創新的小孔栽培生產技術、掛袋栽培生產模式在全國引領潮流,制定的技術規程被各地廣泛采用。

  東寧黑尊菌種廠生產車間。訾立民 攝

  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方向,近年來,東寧大力推進『六化』戰略(標准化、集約化、科技化、工廠化、品牌化、組織化),強化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組織創新,加速黑木耳產業提檔昇級。為推進黑木耳工廠化生產、產品精深加工,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東寧建設了黑尊黑木耳生物育種和佰盛黑木耳自動化生產2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拉動了產業快速發展。東寧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冷若冰說,2016年10月開始建設二期項目,全部投產後,日生產能力將在目前24萬袋的基礎上再增加約16萬袋,銷售半徑可達近千公裡。

  在位於東寧市綏陽鎮的黑龍江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大棚裡,記者感受著現代化大企業的氣息。該公司總經理王坤告訴記者,黑木耳一年一般只能種兩茬,他們公司利用智能溫室栽培技術,智能控制濕度、溫度,可12個月不間斷生產。『我們自己進口木屑,已經形成菌包生產加工、智能溫室栽培、黑木耳精深加工一條龍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該公司有佰盛、珍珠耳、冰天雪地3個品牌,年產木耳120萬斤,每斤能賣到120元左右。』

  作為黑木耳行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運福』來自東寧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目前,運福品牌的黑木耳在天貓商城和京東商城的銷量名列前茅,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像『運福』這樣銷售黑木耳的電商在東寧有幾十家,這是東寧市大力發展『互聯網+黑木耳』的一個縮影,它大幅度提高了產業附加值,真正推動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