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政協委員馬立群: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增強邊境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01-24 18:4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莊園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24日訊(記者 莊園 王忠岩)1月2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省政協委員、農工黨省委主委、齊齊哈爾大學校長馬立群以《關於促進我省邊境地區人口合理增長的建議》為題作大會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省委主委、齊齊哈爾大學校長馬立群。

  關於促進我省邊境地區人口合理增長的建議

  邊境地區地處對外開放的前沿,在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其中,人口數量和質量是影響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因素。由於我省邊境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除個別口岸經濟發展較好外,絕大部分邊境地區屬於自然條件相對惡劣、教育和經濟發展滯後、道路交通不通暢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區域,致使邊境地區人口總量逐年減少,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勞動力素質下降,制約了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因此,我省應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部署,加大力度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並將有關社會民生的重要改革,推動納入由我省提議、全國人大正在起草的《陸地邊境法》中,增強邊境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邊境地區人口合理增長。

  一、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吸引集聚人力資源。一是恢復和增加我省邊境地區高寒補貼。在留住現有人纔的基礎上,用高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變鼓勵為激勵』,吸引人纔和產業聚集。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轉移支付等措施,加大對邊境地區道路交通、醫院、學校、公園、體育館、養老院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減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壓力,降低邊境地區居民承擔建設費用,提高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吸引更多外來人口到我省邊境地區發展。三是加強教育文化建設。結合邊境地區產業優勢,采取靈活辦學方式,加強與知名高等學府合作。結合地區發展需要,大力發展邊境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合理規劃專業,為邊境地區發展培養急需人纔。常年保持一定數量的高素質人纔,對邊境城市的事業發展、消費提檔、人纔儲備十分有益。

  二、充分發揮特色區域文化優勢,助推邊境地區產業發展。一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邊境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優勢,不斷完善購房、醫療、交通等服務,吸引全國乃至其他國家的退休老人到邊境地區定居、安度晚年,發展康養產業和邊境特色旅游產業,培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人口回流。二是結合邊境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道地藥材基地、抗寒育種基地、特色書畫基地(岩畫、魚皮畫、板畫等)、古生物化石基地(恐龍、猛?象等)、影視基地等,通過產業基地建設,打造邊境地區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三、加大地方病醫療救助,減輕其對邊境地區人口健康的影響。建議加大對寒地病的研究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在邊境地區建立『寒地病』研究所,加強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寒地病可控因素的研究;對患病後需終身服藥的地方病實行補助,患者就醫後通過城鎮醫保或新農合報銷後,需個人結算的部分建議全部由政府承擔,切實解決邊境農民和困難職工看病就醫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四、按照新發展理念,實施邊境地區資源與人口匹配政策。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減少在公共設施上的投資費用,保證公共設施獲得規模經濟。邊境地區耕地、草地等資源要與戶籍及實際居住人口進行關聯管理,確保資源開發規模與邊境人口數量相匹配。

  五、建立人口預警機制,加強邊境地區人口安全問題的評估研究。建立邊境地區人口安全預警機制,定期收集、儲存、整理相關信息,分析預測邊境地區人口變化狀況及趨勢,評估邊境地區人口安全水平狀況,劃分邊境地區人口安全等級,研究制定邊境地區人口安全保全政策、人口安全規劃,切實保障邊境地區人口的合理布局與合理增長。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

【專題】位置,增強時代——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

【專題】新時代新龍江新作為——聚焦2018年黑龍江省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