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訊(記者 許諾)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特殊的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就如何處理好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問題,省政協民建組展開了深入討論,委員們認為,除了對群眾普及宣傳,還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互動關系模式,更好的保護與開發文化資源。

省政協十二屆第一次會議民建組委員熱烈討論。
委員們在討論中表示,應增強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了解,舉辦相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日,建立信息網搭建平臺,集中展示各地區非遺資源的特色,舉辦相應的民間文化活動或比賽,邀請觀眾、民間藝人參與其中,突出展現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同時,利用數字化保護『非遺』作品。以新的角度加以解讀,以新的方式進行儲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哈爾濱市的傳統技藝類和傳統美術類非遺較多,如:方正剪紙、樺樹皮畫、綏棱黑陶制作技藝、麥秸工藝等等,這類非遺項目擁有具體的實物產品,有價值的特色非遺項目優先建立博物館進行收藏,給游客呈現它們鼎盛時期的風采,再現非遺資源的文化價值。
非遺能夠增強其所在地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內涵。委員們還建議,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展示與表演是對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再現,增加了景區的時空穿越感,可以對游客形成強大的吸引。
責任編輯:張廣義
熱點新聞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