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訊(記者 許諾) 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觀、最豐富的載體。省政協委員匡偉光認為,城市公共藝術有助於當地文化的『生長』,在營造城市文化氛圍、彰顯城市文化品格、提昇城市美譽度的同時,還起著陶冶和浸潤公眾藝術審美情操與創新精神的作用。
匡偉光說,以新建的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地鐵1號線等正在修建改造中的哈爾濱站等公共空間為例,其職能並不僅僅局限於交通本身,還可以在直觀上傳達、反映和影響城市的文化形象、人文歷史,甚至人民生活質量。這些傳遞的方式即借助於公共空間的藝術質量,也借助於公共空間的藝術品在其所在范圍內傳遞的藝術能量。
匡偉光列舉了部分案例:北京地鐵站部分路段采用『北京—記憶』地鐵公共藝術作品,就是用藝術傳承中國文化的典型;青島地鐵3號線所設的公共藝術作品,融合了青島『山、海、城、島、灣』的自然環境特點和近現代的人文背景。
匡偉光建議,應在城市公共空間內充分體現出城市或區域的地域性元素,以及公共藝術作品風格與城市風格協調發展。如具有歐陸風格的俄羅斯油畫、雕塑等作品;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北大荒版畫等畫作,以及反映時代特征的『一帶一路』題材的藝術作品。
責任編輯:張廣義
熱點新聞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