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飼養讓依安大鵝的品牌越叫越響。

依安縣已初步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集約化的大鵝養殖加工體系。
黑龍江日報2月8日訊 『頭場雪後吃大鵝』這是東北地區特有的講究,但在依安縣新思維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內,近萬只白鵝仍在專業飼養員的悉心照料下『曲項高歌』。原來,這些白鵝是繁育用的種鵝,也是依安縣引進的『脫貧鵝』。近年來,素有『中國白鵝之鄉』美譽的依安縣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把白鵝產業作為扶貧領域的支柱產業,動員組織企業、村集體、養殖大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與大鵝養殖企業簽訂大鵝養殖合同,由縣財政為貧困群眾提供無息貸款,用於購置養鵝設施。春季的時候由企業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鵝雛並實施防疫,冬季再由公司負責對大鵝進行回收加工,養鵝過程中貧困戶不需投入一分錢,大鵝回收錢償還貸款後,養殖戶還有豐厚的收入,企業和貧困戶都有賬算,實現了雙贏。對於沒有養殖能力,並且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依安縣采取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的方式,由合作社代養代銷,利潤按一定比例分成,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截至目前,全縣共有4344戶貧困戶養殖大鵝29萬只,按每只均效益30元計算,總收入近870萬元,每戶貧困戶養鵝年均增收1900元。目前,『扶貧鵝』已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責任編輯:楊禹
熱點新聞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