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托舉就業創業夢想描繪幸福生活美景———盤點民生實事尋找質感幸福(十)
2018-02-22 14:06:44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孫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22日訊 就業,是民生根本。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許多就業者和創業者的心願。有所忙、有所期待,是幸福最好的形狀。

  王璐在佳木斯市推動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坐標,通過技能學校的培訓和自己的勤奮努力,她成為了一名『搶手』的月嫂,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3月份。在佳木斯市,還有很多像王璐這樣的就業創業者,他們在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同時增加了收入,幸福的輪廓日漸清晰。

  去年一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66萬人次,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4.05萬人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一組組強有力的數據背後,是市就業局紮實推進工作的執行力和行動力。

  為更好地優化創業環境,市就業局全面實施創業專家指導、資金扶持、項目推介、政策諮詢、培訓孵化等一站式和跟進式創業服務。利用現有資源新復制大學生創業社區6個,新增大學生創業孵化面積1.1萬多平方米,新入駐創業項目50多個。新建樺川縣鼎泰科技孵化器、樺南縣就業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佳木斯職教集團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5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新闢建東風區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創業孵化基地、市創業孵化園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創業專區等城鎮轉崗職工創業孵化基地10個。共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等各類創業服務6500多人次,開展大學生創業路徑模式大討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解讀會、尋找創業合伙人專場招聘會等創業資源對接活動80多場,為96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54萬元,培育各類創業人員5771人,創業帶動就業1.67萬人。

  著力提昇就業創業能力。佳木斯市開展了培訓機構與用工單位對接活動,協助國鑫職業培訓學校、金榜職業培訓學校、鑫盛職業培訓學校等定點培訓機構與黑龍江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開展訂單式培訓,著力打造美容美發師、保健按摩師、養老護理、育嬰師(月嫂)等特色培訓品牌,目前,95%的培訓合格人員都實現了與崗位直接對接。開辦了SIYB創業培訓,開設『創業人生』游戲課程,開通網上學堂,現場創業申辦演示,公司模擬創業和創業孵化實踐,全面提昇了各類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強化培訓實名制管理,加強動態管理和過程監督,增強培訓實效,打造從理論培訓到模擬實訓再到就業創業『一條龍』培訓新模式。截至目前,開展就業技能培訓2.3萬人,創業培訓3828人。

  全力抓好精准就業扶貧。我市召開全市就業扶貧工作推進會議,建立了月例會、季推進、年終總結檢查機制,成立了就業扶貧專項工作機構,

  形成了一整套責任分工明晰、督辦問責嚴格的組織考核體系。市人社系統選派了11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和126名機關乾部與全市63個鄉鎮對接,配合縣、鄉、村共同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大力實施了創業引領幫扶、技能培訓提昇和轉移就業對接工程,建立了北京、上海、深圳、哈爾濱、俄羅斯哈巴等五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站,打造了月嫂、護工、托老托幼、家政服務等特色培訓品牌。目前,全市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647人,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689人,扶持創業258人。

  紮實做好就業援助工作。推行了服務形式、服務手段、服務載體等『六化』服務,打造了多方聯動項目就業、政校企家『四聯』畢業生就業、就業聯盟體服務、特色對接就業援助、大眾創業、全程跟進就業服務等多樣、分類、跟進、創新的就業服務新模式。開通了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服務直通車,采取『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全程化、跟進式就業幫扶。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登記認定和實名管理,納入就業信息監測體系和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對各類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做到出現一戶,幫扶一戶,就業一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目前,全市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8萬人,其中:幫扶『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118人。

  去年2月,國家人社部在北京召開創業工作培訓會,推廣了包括我市在內的全國10多個城市的創業服務經驗。6月,在濟南全國首屆就業創業主題展上,我市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獲得優秀項目獎,全省僅兩家。12月,國家人社部辦公廳、就業促進司分別來函要求上報我市就業扶貧工作經驗材料,在全國推廣。

  成績是最好的動力,今年,市就業局將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推進新復制大學生創業社區孵化提檔昇級和功能完善,強化精准資源對接、全要素政策扶持和跟進式創業服務,打造『一園多區』『多元聯動』的全鏈條創業孵化新模式,為就業創業者搭建更大更廣的就業平臺,形成良好的就業創業格局。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