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兩會現場 龍江聲音】劉海玲:選好人用好錢 規劃引領建好美麗鄉村
2018-03-06 19:07: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王春穎)『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來自基層的代表,我感到十分激動。』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塔哈鎮周三村吉?牧場創辦人劉海玲如是說。

  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塔哈鎮周三村吉?牧場創辦人劉海玲。

  黨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且有針對性提出了更加符合農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態宜居』鄉村的要求。劉海玲代表列舉了自己所在的齊齊哈爾富裕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上進行的有益探索。

  近年來,富裕縣把美麗鄉村的建設方向聚焦到村民得實惠和集體增實力上,強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規劃90個行政村建設布局,制定了五年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抓住『錢』、『人』兩個關鍵,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重點統籌涉農資金,配以財政資金,打捆投向示范村,帶動鄉村兩級和村民個體投入,共同建設美麗鄉村。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住鄉、村書記這兩支隊伍。以基礎設施為重點,按照『面上乾淨、點上美麗』、『一村一面、各具特色』的原則,重點推進住房、道路、院牆、排水、廣場、村部、綠化、亮化等八大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優勢產業為重點,立足全縣,著眼各村,重點發展奶牛、水稻、旅游三大優勢產業,通過產業強村富民、支橕建設。以鄉風文明為重點,規范村民行為,打造文明鄉風。

  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劉海玲發現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回避,亟待解決。概括總結為『四缺少』:

  ——缺少人纔支橕。隨著農村外流人員數量劇增,村黨組織書記人纔青黃不接的問題尤為突出,帶領集體增收、帶領農民致富、帶領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頭雁』效應難以形成。

  ——缺少管護經費。由於鄉村兩級財力緊張,特別是對村一級,大多數村都是空殼村、負債村,即使借助外力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也難免由於『囊中羞澀』而減弱管護力度。

  ——缺少農民參與。實際建設過程中,沒有注意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是政府在建,農民在看。

  ——缺少特色活力。實際過程中,往往是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像『攤大餅』一樣,沒能體現鄉村特有的風貌,沒有生機和活力。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劉海玲代表建議,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建設。以『生態宜居』為目標,以城鄉規劃為龍頭,逐個制定包含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等內容的建設規劃,保證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准、有遵循。選好農村帶頭人。選好有一顆公心、思想解放,有招法、會管理的農村帶頭人,配齊配強村級班子隊伍。加強對管護的保障。支持村集體千方百計化解村級債務,在民生保障、環境整治等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扶貧開發、旅游產業、文化發展、現代農業等工作通盤考慮,投入資金和傾斜政策,增強村集體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彰顯不同特色。著眼於特,堅持宜居宜業宜游的原則,根據產業、文化、生態和村容村貌的不同,深入挖掘特色優勢,合理定位村莊主體特色,做足特色文章,確保把每個鄉村打造成生產殷實、生活舒服、生態優美的特色鄉村。此外,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政府在加強引導下功夫,在規劃設計、資金籌措等方面調動更多的農民以利民惠民的形式參與進來;在長期的管護過程中,倡導鄉風文明,完善村規民約,鼓勵好人好事等向上向善的行動,讓農民自覺管護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一方水土。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201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