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10日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等話語又再次吹響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如何推進龍江污染防治取得更大的成效,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兩會期間,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打贏藍天保衛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對有半年時間需要供暖的黑龍江來說,大力推廣清潔能源供暖模式,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纔能早日達成目標,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李寅說。
隨著城鎮化率的提昇和北方集中供熱面積的不斷增加,燃煤取暖對空氣質量造成的影響已不容小覷,通過建設清潔供熱系統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迫在眉睫。李寅代表建議,我省應加快推動三種清潔能源供暖模式的建設。一是生物質熱電聯產。黑龍江擁有耕地2.4億畝、林地近4億畝,正常年份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可收集利用量約分別為9000萬噸和960萬噸,燃燒後產生的熱量相當於3586萬噸標准煤。可實現的供熱面積是我省目前集中供熱總面積的2.5倍。二是利用棄風電取暖。風光電資源大多集中在『三北』地區,用電負荷中心卻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由於遠距離電力輸送能力不足,很多新能源電力被白白棄掉了。李寅建議,將這些棄掉的新能源電力收集起來用於供暖,既可有效緩解燃煤取暖導致的空氣污染現象,還能增加發電企業和供熱企業的效益,可謂利國利民。三是實行天然氣供冷-供熱-供電三聯供。李寅認為,『天然氣燃燒效率極高,且基本不排放煙塵和二氧化硫,再加上加裝餘熱利用設備後可實現冷熱電的三聯供,非常適合於分布式的能源供給場合,例如學校、醫院、商場、酒店、機場和工業園區等不能接入集中供熱網卻又需要熱(汽)、冷、電等綜合能源消耗的場所。』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 推進黑土保護修復
從『中華大糧倉』到『綠色大廚房』,廣袤的黑土地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但也要看到,水土流失加重、土壤板結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態問題,也正威脅著這一方黑土。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對承擔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的黑龍江而言,土壤污染防治任務尤為艱巨。因此我建議,國家應加快實施黑土地保護重大工程。』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翟清斌表示,黑龍江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但由於長期墾殖,黑土層越種越薄,黑土資源沙化、鹼化、退化比較嚴重。
『大自然賜給龍江的第一優勢資源就是這片寒地黑土。寒地黑土作為極其重要、不可再生和復制的珍貴資源,不僅是龍江的、東北的,更是中國的。』翟清斌建議,在繼續增加農業『三減』面積的同時,國家還應盡快出臺各項法律法規,對黑土資源實行全面保護。國家有關部門應加速制定有可操作性、有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的黑土保護和修復規劃,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綜合措施提昇土壤有機質,推進秸稈還田,建立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橕系統,多管齊下修復黑土功能。與此同時,還要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妥善處理城鄉垃圾 打造優美宜居環境
『對普通百姓而言,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是最常見、也是感受最深的。作為一名多年來始終在環保領域摸爬滾打的全國人大代表,我始終把「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看作是自己肩頭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省全國人大代表馮燕情真意切地告訴記者。
在城市環境保護上,馮燕建議加快建設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速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強化人們的綠色環保意識。現在城市的人口增加了,產生的垃圾也多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必須跟上來。目前,中小型城市垃圾處理還多采取無害化填埋方式,非常浪費土地資源。『我建議200萬人口規模以上的城市都應建設一座垃圾焚燒發電處理場,未分類的城市要加緊設置分類垃圾箱和分類場地;已分類的要加強監督和指導。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加大媒體對環境保護宣傳力度、環保教育進校園等方式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馮燕說。
在鄉村污染防治上,馮燕則建議以村為單位實施政府、運營商、用戶三級投入政策,建設鄉村供排水管網、污水處理站和垃圾處理站。探索在鄉村建立基礎設施運營中心,對各種基礎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
來自鄉村的基層代表賈紅濤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的投入力度,購置更多垃圾回收車輛,增加垃圾處理站數目,保證每個鄉村都能處在處理站覆蓋半徑內。加強對農村環衛人員關於垃圾分類和可再生垃圾回收方面的培訓,提高這些人員的薪資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