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准確領會把握精髓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8-03-20 09:15: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以不斷強化發展基礎提昇發展質效

  王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闡述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為准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特征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們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五個要發展』,突出重點、協調推進,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效益。2017年以來,我省經濟運行呈現整體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積極態勢,為2018年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與增長質量進一步提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經濟運行部分領域仍存在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經濟工作需要繼續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以不斷強化發展基礎,提昇發展質量,優化發展環境,共享發展成果,保障發展持續。

  經濟運行凸顯

  穩中向好良性特征

  我省非公經濟發展繼續領先,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固定資產投資向重點關鍵領域傾斜,帶動了產業發展向中高端躍昇。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經濟增長的包容性持續提高,就業形勢穩定良好,為居民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工業經濟走出通縮通道,收入與利潤實現同步較快增長,為工業經濟良性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周期性基礎,反映工業企業經濟效率與效益的正向指標由負轉正,反向指標由正轉負,反轉幅度較大。財政收入增幅由小轉大,財政支出保障功能持續增強,受工業經濟增長和效益改善的正面影響,財政收入與支出實現同步較快增長,公共財政保障功能持續增強,支橕了經濟增長包容性的擴大。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保障功能進一步增強。公共財政支出方向在總體均衡的基礎上加大向民生等重點領域傾斜力度,進一步提高了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保障能力。金融資金要素投放持續擴大,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資金供給持續放大,貸款投向優化。金融機構信貸投向支持了經濟結構優化,工業、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物流、文化產業和養老等現代服務業貸款餘額增長高於貸款平均水平,小微企業貸款實現了翻番式增長。融資渠道與方式向多元化拓展,直接融資比重持續提昇。市場主體加快培育生成,新舊動能持續接力轉換。在傳統動能穩步提高的基礎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勢頭強勁,新動能加快培育成長。市場銷售相對平穩,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對外貿易增長由負轉正,進出口商品結構同步優化。全省進出口總值由過去兩年同期下降格局逆轉為大幅增長,並呈現進出口總量與結構同步擴大和優化的積極態勢。進出口商品結構同步優化,原油、原木、煤、鋸材、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進口補充了本省上游資源性產業面臨的原料供應不足缺口,拉動和支持了具有本省優勢的產業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環境持續改善優化。堅持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與同步提昇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並重,近兩年來調減了非優勢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了水稻、大豆、蔬菜、雜糧雜豆、小麥等種植面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以及銷售、管理、財務費用均在下降。

  經濟運行部分領域

  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

  全省經濟運行在取得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發展成效的同時,受長期存在的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矛盾的制約,經濟運行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要正視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找准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黑龍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既有速度不快、總量不大等問題,更有結構性、體制性等矛盾,特別是『三偏』問題還未有效解決,實際上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一是工業經濟內生增長基礎不牢,結構性下降趨勢仍未遏制。全省工業經濟增長雖然繼續保持在漸進回昇通道,但實際增幅相對較低,工業企業效益改善主要得益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的周期性回昇,內生增長動力積蓄仍有較大潛力,逆轉工業的結構性下降趨勢仍面臨較大挑戰。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基礎不牢,與經濟實際增長保持同步壓力增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平均水平高於GDP增長水平0.4個百分點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考慮到2018年全國CPI上漲幅度提高的預期,如若扣除價格因素,全省城鄉居民收入與全省經濟增長水平保持同步面臨較大壓力。三是固定資產投資率過低、規模偏小,制約增長速度和優化結構。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率低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率平均水平,相當於比全國平均水平少投資近千億元。特別是同東中西部地區同期經濟增長7%?10%的省區相比,差距就更大一些。這種情況表明,我省要實現穩定增長、全面振興的目標,必須盡快破解固定資產投資率過低、規模偏小且結構不優的短板。

  以不斷強化發展基礎

  優化發展環境,提昇發展質量

  2018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總體上仍會延續穩定復蘇增長的良好態勢,對黑龍江省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效率的提昇將產生更多有利的積極影響。面對我省經濟由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正處在攻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經濟工作需要不斷強化發展基礎,提昇發展質量,優化發展環境。

  一要堅持穩增長著力強化發展基礎。工業經濟運行狀況既是保持全省經濟穩定增長需要抓住的重點,也是產業轉型昇級必須下大力氣補齊的短板和強化的弱項。要積極推動工業支柱產業向主導產業轉化昇級,提昇省級綜合性職能管理部門協同制定執行政策的能力水平,加強與駐省央企及其總部在制定戰略規劃層面的高效對接,圍繞工業強省建設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投資對穩增長乃至於調結構的核心關鍵功能。二要堅持調結構著力提昇發展質量。針對全省產業結構偏重並表現為『頭重尾短』的根本癥結,主要是產業鏈延伸不足,產業鏈、技術鏈、資金鏈、人纔鏈、價值鏈銜接貫通的生態環境不優,調結構需要將營造產業鏈的生態環境作為重點,補齊和強化一二三產業在相關生產要素和經濟條件方面的短板與弱項。對此,要做長農業產業鏈,做強制造業產業鏈,做優服務業產業鏈。三要堅持促改革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重點關鍵領域改革是解決本省市場化程度不高,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一招,更是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優環境的根本之策。應積極深化政府體制改革,積極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改革,積極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四要堅持惠民生著力共享發展成果。針對農產品價格改革帶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放緩的影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農村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提高。應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積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支持保護制度改革,構建完善產業扶貧機制。五要堅持防風險著力保障發展持續。防控化解風險是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進而實現經濟由規模速度型增長方式向質量效率型增長模式轉換的基礎和前提變量,需要構建經濟等各類風險的防控和化解機制,切實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質量。要注重防控去產能可能引發的就業風險,建立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防范機制,加強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經營風險的防控。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科院)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