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小秸稈"迎來"大機遇" 《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正式發布
2018-04-14 09:13:4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戴小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4日訊 《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正式發布,我市將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等綜合利用,到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預計產量727萬噸,力爭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小秸稈』迎來『大機遇』

  什麼是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綜合利用是指將農作物秸稈重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重新利用,包括使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和工業原料化。秸稈資源的利用,既涉及到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也涉及到整個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環境安全以及再生資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搞好秸稈綜合利用,不僅能減少秸稈焚燒現象、促進農民增收,還能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保持村容整潔

  秸稈綜合利用有哪些商機?

  ○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清潔顆粒燃料,可應用於電廠、熱力公司、大型企業、民用取暖等

  ○秸稈收集經紀人職業誕生

  ○秸稈作為加工建材的原料,部分代替磚、木,其中蘊含的商機也同樣誘人

  ○全省擬統籌資金規模10億元左右,用於秸稈綜合利用,力求實現新突破

  我市將實施哪些工程讓秸稈『變廢為寶』?

  秸稈還田農機裝備工程。秸稈壓塊燃料化示范推廣工程。秸稈原料化利用工程。秸稈基料化利用示范工程。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工程

  每有霧霾天,秸稈都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因為有一種說法:都是焚燒秸稈惹的禍。

  雖然霧霾的誘因很多,但秸杆如何轉化利用,始終是人們的關注點之一。

  日前,《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正式發布。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預計產量727萬噸,力爭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比2017年提高19.8個百分點,增加秸稈綜合利用能力120萬噸以上,農戶直燃比例下降8.4個百分點。秸稈的綜合利用,將為農民提供秸稈『變廢為寶』的途徑,也為商家帶來巨大商機。

  目標

   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如何有效利用小秸稈,各地方政策頻出,有的聯合多部門合力推進秸稈禁燒,有的投入巨資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無疑,秸稈綜合利用,是人人樂見的發展方向。

  那麼,到底什麼是秸稈綜合利用呢?

  『秸稈綜合利用是指將農作物秸稈重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重新利用,包括使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和工業原料化。』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工程學院教授王黎明說。在王黎明看來,作物秸稈是農作物生產系統中一項重要的生物資源,秸稈資源的利用,既涉及到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也涉及到整個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環境安全以及再生資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搞好秸稈綜合利用,不僅是減少秸稈焚燒現象、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保持村容整潔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我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保護大氣環境、提昇耕地質量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圍繞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方向,拓寬利用渠道,不斷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玉米、水稻、大豆、小麥四大作物播種面積854.5萬畝,產生秸稈758萬噸,共綜合利用秸稈494萬噸,利用率達到65.2%。

  為促進秸稈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減少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推動耕地質量提昇,實現全市農業可持續發展,3月21日,《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根據《規劃》,2018年,全市農作物秸稈預計產量745萬噸,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0%以上,比2017年提高4.8個百分點,新增秸稈綜合利用能力32萬噸,農戶直燃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2019年,全市農作物秸稈預計產量732萬噸,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7%。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預計產量727萬噸,力爭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比2017年提高19.8個百分點,增加秸稈綜合利用能力120萬噸以上,農戶直燃比例下降8.4個百分點。

  路徑

  對秸稈進行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等綜合利用

  過去,農民多一家一戶種植,秋收後秸稈基本都能拉回家當柴燒。

  近年來,隨著大型收割機械的廣泛應用,加之秸稈多人力少,玉米收獲後,粉碎後的玉米秸稈成為農民的一大『心病』。為不影響第二年的種植,只能整片整片燒。如何讓『燒火棍』變『香餑餑』?《規劃》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個綜合利用。

  秸稈肥料化利用,主要包括秸稈還田利用和秸稈造肥利用。

  秸稈還田利用,主要是加大秸稈直接還田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標准和作業質量規范,推廣農作物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和覆蓋還田等耕作技術,擴大秸稈直接還田比例。2018年全市秸稈還田量達到261.6萬噸左右(含根茬還田),當年秸稈還田利用率達到35.1%。

  到2020年全市秸稈還田量達到296萬噸左右(含根茬還田),當年秸稈還田利用率達到40.7%。秸稈造肥利用,主要是深入實施農業『三減』行動,推廣增施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提昇耕地基礎地力。采取秸-飼-肥、秸-能-肥、秸-菌-肥等循環利用技術途徑,實現秸稈到有機肥轉化。引進有機肥生產企業,加大扶持力度。2018年全市生產有機肥利用秸稈12萬噸左右,佔當年秸稈總量的1.6%,到2020年全市生產有機肥利用秸稈26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3.6%。

  秸稈飼料化利用。主要是抓住全省大力發展畜牧業有利機遇,推進落實畜牧業標准化養殖項目。依托我市畜牧業大市優勢,發展種養結合農業,圍繞『兩牛』及肉羊養殖優質飼料需求,擴大糧改飼種植面積,注重發展青貯飼料生產。以標准化養殖場為重點,昇級創新傳統利用方式,積極推廣秸稈氨化、膨化、黃貯、微貯等發酵技術。組織農民及新型經營主體與養殖企業對接,為養殖場提供秸稈,發揮飼草牲畜在秸稈消耗中的作用,推動秸稈過腹還田。2018年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105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14.1%。到2020年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110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15.1%。

  秸稈燃料化利用,主要包括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和生物質發電利用。

  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將按照《黑龍江省加強農村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依托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經營主體,利用現有空閑場地或廢棄校捨,建設秸稈壓塊燃料加工站,開展整村推進應用生物質爐具試點,推廣成本較低的燃用秸稈壓塊燃料的生物質鍋爐,滿足農戶炊事采暖需要。探索『政府引導、村委會帶頭、農戶參與』的綠色采暖推廣方式,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由點到面鋪開推進,減少農戶直燃比重。

  生物質發電利用,主要是指各縣(區)根據秸稈資源條件、分布特點、收集半徑、保障能力等因素,積極招商和引進秸稈直燃發電項目,逐步擴大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量。

  2018年全市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達到19.6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2.6%,農戶直燃比例下降至15.1%。到2020年全市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量達到63.4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8.7%,農戶直燃比例下降至13%。

  秸稈原料化利用,主要包括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和稈工藝化利用。

  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就是圍繞現有基礎好、技術成熟度高、市場需求量大的重點行業,進一步加大項目招商,鼓勵采用先進工藝技術,生產以秸稈為原料的非木漿紙、木糖醇、新型板材、降解膜、環保餐具、生物航空燃油等產品,提高秸稈附加值。

  秸稈工藝化利用就是充分利用傳統工藝優勢,與當地文化聯姻,創意發展草編技術,力爭在原有草簾、坐墊等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的工藝產品。支持肇源縣、林甸縣的草編專業村、專業戶發展壯大。

  2018年全市秸稈原料化利用量達到10.1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1.4%。到2020年全市秸稈原料化利用量達到20.3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2.8%。

  秸稈基料化利用是指推廣秸稈基料生產食用菌新技術,大力發展雙孢菇、杏鮑菇等以秸稈為主要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培育壯大大同區金晟薔農業科技公司、恆瑞食用菌合作社等食用菌基料企業、專業合作組織,以食用菌規模化發展帶動秸稈基料化利用。推廣以秸稈為原料的水稻育秧盤,拓展秸稈基料化利用途徑。培育林甸縣碧野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壯大全市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生產能力。

  2018年全市秸稈基料化利用量達到4.7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0.6%。到2020年全市秸稈基料化利用量達到7.5萬噸,佔當年秸稈總量的1%。

  措施

  五大工程繪就小秸稈『大錢途』

  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農業資源,讓它變廢為寶,成本是難題。記者從《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中了解到,未來三年,我市將實施五大工程,讓小秸稈『變廢為寶』。

  秸稈還田農機裝備工程。對農民及新型經營主體購置秸稈粉碎、深松、深翻等秸稈還田農機具、秸稈覆蓋還田播種機械進行獎補,增加全市秸稈還田、免耕播種機械數量,不斷擴大秸稈直接還田覆蓋范圍。2018年在首批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10個鄉(鎮)補貼推廣秸稈還田配套機具。2019年和2020年按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度安排實施秸稈還田農機裝備工程。

  秸稈壓塊燃料化示范推廣工程。支持建設秸稈壓塊燃料加工站,推廣燃用秸稈壓塊燃料的生物質爐具,示范推廣秸稈壓塊燃料化利用典型模式。2018年在首批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10個鄉(鎮)建設秸稈壓塊燃料站,推廣生物質爐具。2019年和2020年按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度安排推進秸稈壓塊燃料加工站建設和生物質爐具推廣。

  秸稈原料化利用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秸稈造紙、板材等大型秸稈產業項目,支持黑龍江綠源康拜生態板產業園有限公司建設達產。引入社會資本投資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大力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編織加工業,不斷提高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水平。每年引育秸稈原料化利用企業2家。

  秸稈基料化利用示范工程。鼓勵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以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和水稻育秧盤生產。示范推廣先進的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和新型水稻育秧盤育秧模式。引進秸稈基料化利用企業,增加現有食用菌生產企業、合作社的主體數量,逐步擴大生產能力。肇源縣、杜爾伯特縣、林甸縣水稻主產區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應用率要達到10%以上。

  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工程。對各類收儲主體購買摟草機、打包機和儲運機具進行獎補,增加打包、收儲數量,擴大打包、收儲能力。支持在秸稈產地合理半徑區域內建設規范化秸稈存儲場所。秸稈收儲點視收儲量給予政策性補貼。2018年在首批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10個鄉(鎮)補貼推廣秸稈打包配套機具。2019年和2020年按整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度安排實施秸稈打包機具裝備項目。到2020年建設覆蓋重點農業鄉(鎮)的秸稈收儲運體系。

  『秸稈轉化產業政策性非常強,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廣。三年規劃出臺了,應該把產業的發展納入工作議程,大力推廣,同時協助企業解決加工場地用地問題。也可以以縣鄉為單位,成立秸稈合作社,企業投資建廠,農民拿秸稈作價入股,村拿土地作價入股。政府出臺扶持政策,企業負責生產、銷售。環境治理了,全社會獲益,秸稈轉化了,企業、村集體、農民三方獲利。秸稈轉化,技術成熟,利國利民。』張學鳳表示。

  前瞻

  小秸稈蘊含更多商機

  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為農民提供了秸稈『變廢為寶』的途徑,也為商家帶來了巨大商機。

  在大慶市高新區博學大街總部大廈B座1604室,記者見到了中國生物質能技術開發中心理事、黑龍江佳而信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學鳳。從事了10多年秸稈綜合轉化工作,手捧11項國家專利,張學鳳對小秸稈有說不完的話。『別看這玉米秸稈、稻殼不值錢,經過粉碎、烘乾、固化制成顆粒,便成了發電、養殖、施肥、沙漠固沙等用途廣泛的搶手貨』。

  『在剛剛過去的冬天,氣荒蔓延的新聞屢見報端。在氣荒蔓延、壓煤成本高企和清潔供熱燃料缺乏之際,生物質燃料供熱無疑給清潔供熱帶來了新希望。為此,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目標超過1200萬千瓦,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3000萬噸,生物質燃氣(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氣化等)年利用量約100億立方米,生物質能供熱合計折合供暖面積約10億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約3000萬噸。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將優先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無疑,秸稈綜合利用正走進春天裡。』

  把秸稈加工成飼料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開始采用的秸稈發酵飼料雖然易於消化、吸收,但仍不能解決貯存和運輸不便的難題。

  『我們自行研發設計了秸稈破碎揉搓機,用秸稈加工出的顆粒飼料宜貯存、便喂養,其良好的適口性讓牲畜喜食。』張學鳳說。而根據記者的了解,張學鳳在明水、吉林前郭建的秸稈顆粒飼料加工廠已經投入使用。

  『我們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清潔顆粒燃料,可應用於電廠、熱力公司、大型企業、民用取暖等,可以替代原煤、原油、天然氣達到零排放零污染。』大慶正和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龍威表示。

  『《規劃》裡說,要加快培育以機收撿拾打捆為重點的秸稈收儲運專業化隊伍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廣農作物聯合收獲、粉碎、撿拾打捆、轉移等全程機械化。那麼,隨著秸稈固化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收集玉米秸稈成為一個浩大而重要的保障工程。一個新的職業也誕生了,那就是秸稈收集經紀人。而為了便於管理,秸稈收集經紀人將擔起重任。』張學鳳說。

  另外,秸稈作為加工建材的原料,部分代替磚、木,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而其中蘊含的商機也同樣誘人。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黑龍江秸稈產業化大會暨秸稈產業設備和項目展示交流對接會上,有關部門表示,全省擬統籌資金規模10億元左右,用於秸稈綜合利用,力求實現新突破。堅持市場化運作,提高秸稈利用產業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秸稈利用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秸稈利用的專業化和市場化。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