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18日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控制、系統仿真專家,哈工大航天學院教授王子纔,在50餘載的教師生涯裡,為中國航天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乾精英,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並在2011年助力中國首次『天』『神』牽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17日,本報記者對王子纔院士進行了專訪。『讓我最難忘的,一是「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對接,二是我做的仿真裝備起到了作用。中國已經是航天大國了,我最大的希望是,中國能變成航天強國!』王子纔院士說。
從教50餘載
為中國航天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乾精英
王子纔院士出生於1932年,1957年畢業於哈工大。據他回憶,1987年以前,哈工大是隸屬於航天部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學校培養人纔、做科研都是圍繞航天科技領域去做。1987年,哈工大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航天學院,專門為國家培養高級航天人纔、研究航天技術,為此,哈工大專門劃撥出來一批骨乾教師為航天服務,王子纔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王子纔院士介紹,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哈工大有500多名教師和技術人員參與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間,哈工大向航天領域輸送了2000餘名畢業生。作為航天學院博導和院士,王子纔為中國培養了很多航天高端人纔,為中國航天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乾精英。
勇挑重擔
突破關鍵技術『天』『神』牽手精准定位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在太空成功牽手,這項重大突破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奠定關鍵技術基礎。
天上『牽手』並不容易,位置稍有偏差都可能『擦肩而過』,甚至『迎面相撞』。當時,這項極具難度的科研任務便落在了王子纔院士及其帶領的天神『牽手』控制與仿真中心課題組身上。
『仿真中心是做仿真裝備的,仿飛行器在天空運動的裝備。』王子纔院士介紹說。課題組突破了驅動與控制、高速實時通信等多項關鍵技術,研制出用於模擬交會過程中『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空間運動的地面仿真設備,實現了『牽手』位置的精准定位。
完成這樣重任後,王子纔院士還有另一項艱巨任務,那就是擔任測評小組組長,負責測評出天神牽手成功的概率。『天空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這是中國歷史上沒有過的。我們把多年的實驗數據拿來分析,做風險評估。最後給出結果是90%以上可以對上,風險是5%到6%。隨後國家就發射了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然後第一次就對上了。』
回憶起這段經歷,王子纔院士感慨萬千:『我做過很多航天項目,但天神牽手這個事,我最難忘。』
最大心願
陪伴中國航天從大國變強國
『我們國家已經看到了空間的戰略意義,航天這一塊需要的技術國外是不可能給你的,從「兩彈一星」到現在,我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的自力更生走到今天。』王子纔院士向記者介紹說:『現在我們雖然不是航天強國,但起碼是大國了。』采訪最後,記者問起王子纔院士此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笑著說道:『我最大的心願是中國能從航天大國變成航天強國,我相信,咱們努力之後,很快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