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欲上青天攬明月——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的歷史淵源
2018-04-17 22:57: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7日訊(記者霍梟涵)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在第三個中國航天到來之際,讓我們回顧哈工大與中國航天事業共同走過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在邁向航天強國的風雨歷程。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從老一輩航天校友建立卓越功勛到今天風華正茂的學子積極投身航天事業;從航空工程系正式組建到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建立;從『試驗一號』衛星遨游太空到『紫丁香二號』納衛星飛天圓夢……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心懷強國夢、航天夢執著前行。

  航天學院成立大會現場。圖片由哈工大提供

  1956年1月,黨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向科學進軍』,指出『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和工業革命的前夕』要發展尖端技術』……哈工大校長李昌參加會議並發言,會後組織學校中層以上千部研究如何響應黨中央發出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辦好哈工大。學校於1956年春決定著手為擬辦尖端專業培養師資,並於1956、1957年兩次報請高教部批准增設電表與電測技術、數學及計算儀器、自動控制等新技術專業。

  1958年,哈工大在建立尖端技術專業、實施由民轉軍發展戰略的征途上又有了新的歷史機遇。當年9月15日,鄧小平同志率李富春、楊尚昆等一行視察哈工大時指出:『大廠大校要關心國家命運,高等學校要成為突破科學技術的基點之一。』只搞勤工儉學,不搞尖端,就是生產一個億也不能算完成任務。』由此,哈工大拉開了與國防(航天)結緣的序幕。同年9月下旬,第一機械工業部趙爾陸部長指示:哈工大要搞尖端,要增加一些新專業。10月,經第一機械工業部和教育部批准,哈爾濱航空工業學校合並到哈工大,成立哈工大航空工程系。

  1959年3月4日,哈工大航空工程系舉行成立大會。同年5月18日,自動控制系舉行成立大會。哈工大深沈、凝重的氣質上第一次渲染了天空的色彩。.

  1960年,哈工大由第一機械工業部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領導。1961年3月,哈工大劃歸國防科委領導,向著國防(航天)的方向邁出了新的一步。

  1962年,哈工大完成重要的戰略轉折,走上了一條具有航天特色的綜合發展之路。

  1999年,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簽署三方重點共建哈工大協議,為哈工大的發展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2008年,哈工大劃歸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取得了快速發展,立足航天、服務國防的理念與特色更加凸顯,為我國航天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纔。

  1986年3月,『863』高技術發展計劃的正式啟動為中國的載人航天開闢了道路,哈工大成為『863』計劃的重要角色;1992年9月21日,『921』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讓哈工大人找到了新的奮斗航向。

  1987年6月7日,航天工業部領導、黑龍江省市領導、各界專家學者歡聚一堂,慶祝中國高校第一個以培養高級航天專門人纔和從事航天高技術研究為主的學院——哈工大航天學院誕生,開創了哈工大服務航天的新局面。從此,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的關系更加密切。

  2011年,學校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授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是35家獲獎單位中的唯一高校;2012年,學校榮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紀念獎牌。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哈工大已經形成了多個學院、多個學科相互融合、共同服務航天事業的『大航天』格局。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哈工大先後有500多名教師和技術人員參與相關研究工作,50餘項研究成果應用到載人航天的各個領域。哈工大及其科研團隊、科研工作者分別榮獲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成為唯一同時獲得這3個獎項的高校。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