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2018中國國際乳業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即將開幕 引領消費昇級龍江乳業發出最強音
2018-04-25 09:51: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5日訊 『中國酪印』文化節,乳品嘉年華,養殖、加工、消費全產業鏈展示,國內外乳業大咖齊聚……4月27日至29日,即將在哈爾濱開幕的2018中國國際乳業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將發出龍江乳業最強音。

  全產業鏈展示引領消費昇級

  目前,國內與奶業相關展會主要突出前端,與乳業相關展會重點展示消費端,而落戶在我省的這個乳業大會和奶業展覽會,是行業內唯一全產業鏈展覽展示的博覽會。

  本屆奶業展總面積25000平方米,內容涵蓋養殖、加工、消費全產業鏈,設乳制品品牌、創新消費、加工和技術設備、畜牧養殖、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奶酪文化節及配套活動等6個展區。截至4月12日,共有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113家企業報名參展,其中,美國、俄羅斯、荷蘭、立陶宛等將以國家展團形式參展;中國乳業20強有10家企業確認參展。從產業鏈權重佔比來看,畜牧養殖配套方面有瑞海、偉澳美、斯諾金等85家企業參展,佔總規模75%;加工和技術設備方面有德國樂嘉文、碧海、樂佰得等10家企業參展,佔9%;乳制品方面有伊利、蒙牛、光明共18家企業參展,佔16%,乳企參展數量、規模較上屆均提高約80%。本屆奶業展還設置牧場金融、『中國酪印』文化節及乳品嘉年華系列活動等展覽板塊。

  為頂層發聲為企業代言

  尼爾森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液態奶銷售量增速為6.7%,比上年同期0.4%增加6.3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國內對高品質乳有總需求空間、需求側明顯復蘇的變化特征。為此,本屆乳業大會暨奶業展以『新時代、新乳業、新需求』為主題,邀請中國社科院與東方艾格、銘泰銘觀等業內知名諮詢公司,共同發布2018年液態奶發展趨勢及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據省貿促會會長鄂忠齊介紹,乳業大會將實現『為頂層發聲、為企業和百姓代言』,成為落實國家行業發展戰略的權威平臺。

  據了解,2010年在國產優質奶源不足、信任和依賴進口的大環境下,國家頒布66項《乳品安全國家標准》,產品標准從未修訂。目前,中國優質奶源主要指標普遍超過歐盟標准,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所屬相關單位通過110餘萬條數據分析、18次集中座談,形成了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和復原乳鑒定4項國標修訂案(討論稿)。本屆乳業大會圍繞修訂行業標准權威發聲,將舉辦『中國奶業國標修訂征求意見會』,首次就該修訂案(討論稿)公開征求意見。還將配套舉辦『新乳業——標准先行高層論壇、乳品標准跟蹤評價峰會』等多場乳業國標修訂的研討會、論證會。

  2018年1月,國家農業主管部門印發《2018年畜牧業工作要點》,提出7項重點工作,本屆奶業展內容設置與落實重點工作呼應,圍繞落實產業政策設計展覽內容,在重構新型種養關系方面,省畜牧局組織了畜牧糞污處理成功案例展覽板塊,突出展示重點縣(區)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在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昇級方面,中國檢驗檢測創新聯合體與全國相關檢驗檢測企業、機構組成『乳品檢驗檢測技術支橕』展覽板塊。

  助推民族品牌邁向國際高端

  鄂忠齊介紹,目前,世界最大奶業專業展覽會是美國威斯康星世界奶業展覽會(WDE),1967年創辦,連續舉辦了51年,展會地點固定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主要展出奶牛養殖技術、機械設備、飼草獸藥等,配套舉辦奶牛選美、育種拍賣等特色活動。黑龍江省與威斯康星州同處北緯45度黃金玉米帶和奶源帶,資源稟賦、氣候條件、養殖規模以及遠離乳品消費中心區等要素特點非常相似。奶業展具備對照威斯康星州世界奶業博覽會探索發展路徑的條件,推動奶業展平臺與黑龍江優勢產業相互借勢發力,努力將黑龍江打造成為與美國威斯康星州齊名的世界級奶源基地。

  作為乳業大會暨奶業展永久舉辦地,黑龍江省擁有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發展畜牧業、乳業條件得天獨厚。緯度高、氣溫低為畜禽疫病防控提供天然屏障;廣袤富饒的黑土地為發展規模化養殖、建立標准牧場提供資源保障;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為畜牧業提供充足的青貯飼料;省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的人纔支橕。

  記者看到,本屆奶業展與我省畜牧產業開放可謂相互借勢。國外大型畜牧機械裝備參展商普遍將黑龍江視為中國乳業高端設備采購市場的風向標,因此,奶業展吸引到100餘家中外畜牧高端設備供應商。秋林、老鼎豐、馬迭爾等多家省內中華老字號企業組成乳制品嘉年華展區,重點展示與乳相關的創意創新產品。省內大專院校食品專業大學生集中開展與乳相關創業創新嘉年華系列活動。結合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活體畜禽抵押貸款取得突破』的總體要求,大會將舉辦現代牧場活畜融資說明會,跳出活畜信貸傳統規則,推動金融保險、產業基金與現代畜牧業發展對接融合。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