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記者王春穎)25日,首屆中國航天大會舉行12場專業論壇。火箭智慧技術、空間機器人、空間信息技術、航天標准化、飛行器系統、小衛星技術、太空態勢感知、先進制造與裝備、計量保證技術、空間太陽能電站、法治航天和空間生物安全等12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謀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首屆航天大會聚集起中國航天領域的高精尖人纔研討交流,規模之大,交流之專業,在我國實屬首次,機會難得,我收獲頗豐。』中國航天標准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許冬彥說,國家對航天標准化要求較高,標准化戰略實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標准化對於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論壇中,專家學者們對於我國標准化現狀和未來展望各抒己見,內容飽滿。特別是在軍民融合條件下,標准化該如何實施和前進方向,以及商業航天領域的小衛星標准化的論點,令我印象深刻。我相信,通過這次論壇,一定能引起社會關於標准化領域的關注。』許冬彥說。
在先進小衛星技術與應用專業論壇中,討論尤為活躍。該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先進小衛星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的王曉宇告訴記者,此次論壇邀請到了以哈工大為代表的高校、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來參加此次分論壇的交流。『眾所周知,黑龍江關於小衛星的研究起步較早,所以也是我們這次分論壇邀請嘉賓的一大「巨頭」,從1995年哈工大成立小衛星研究所,到2004年第一顆小衛星飛天,再到2008年的第二顆,從衛星的研制和發射的角度講,黑龍江一直走在全國同領域的前列,其中哈工大為相關基礎領域知識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5月「龍江一號」「龍江二號」衛星搭載嫦娥四號發射入軌,實現了小衛星領域很大的飛躍。』王曉宇說,此次論壇希望借助中國航天大會這一開放交流平臺,促進小衛星創新技術和最新的成果交流、分享和融合,以創新驅動,推動小衛星領域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加此次專業論壇的龍江企業也實現了與國內外前沿航天相關技術專家的交流,找到了自身與前沿技術的差距。承擔保障航天常規器具計量的國防科技工業2311二級計量站電學室主任薛燕說,能夠在『家門口』參加國內最大的航天大會,在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上與國內先進領域專家交流,能夠跟進目前國內行業前沿的發展方向,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與差距。
同樣收獲頗豐的還有哈工大激光組焊接專業的學生申發明,他激動地告訴記者,他有很多同學都根據各自專業參加了此次航天大會專業論壇,他覺得不僅收獲了很多專業領域知識,很大程度上也啟發了自己對航天技術要求的認識,以及自身的未來職業意向。申發明說:『聽了專家們的報告,了解了專家們在攻克國家航天問題時的思路,我深刻地領會到航天事業要不得一分一毫的失誤,不能憑空地想,只有不斷地實踐纔能鑄就偉大夢想,對自身學習研究有很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