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人勤春來早,春播正當時。林區大地到處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田間、樹林到處郁郁蔥蔥,河水碧綠,萬物欣欣向榮。貓了一冬天的農戶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檢修車輛、選購農資、儲備種肥、平整田地、播撒種子……
5月13日,筆者在東方紅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馬鞍山農場的田間地頭看到,不少場民有的忙著加種子、加化肥,有的挑苗、送苗,有的澆水、護理秧苗,充盈著喜悅的人們在播撒下了豐收的希望。遠處可見東方紅1804旋地機、美國十方六行點播機等機械在田間來回穿梭作業,一頭頭『鐵牛』在農田裡奔跑前行,縱橫馳騁,隆隆的響聲合奏成了一首歡樂的交響曲。
馬鞍山農場位於東方紅局局址以東6公裡處,經營區面積4000公頃,以種植水稻、玉米、大豆、雜糧為主。近幾年,農場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規模農業、訂單農業、觀光農業等特色的產業,使農場經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的發展階段。
為了實現增產增收這一目標,馬鞍山農場立足一個『早』字。年初按照『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規范化建設、科技化示范』的思路,全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建設。春節過後,馬鞍山農場就安排部署了田間管理和備耕工作,要求每一個機關乾部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下基層、到農戶、走田間,真正解決農戶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做好春耕春種的組織發動、指導服務工作。在冬閑時節,農場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科技培訓,引導農戶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引進新品種,實行科學種田,高標准做好備耕工作,做到現代化,科技化種植。同時,做好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的儲備,滿足農戶春耕生產需要,保證廣大農戶用上放心、優質的農資產品。
『滿場長,抽空到我家坐坐,幫我看看我選的品種行不行?』『滿場長,今年種啥好,想諮詢一下你』……連日來,場長滿旭東忙壞了,電話響個不斷,農場職工紛紛請他前來指導。180斤的體重也苗條到了160斤,臉被風吹的黑呼呼。
據滿旭東介紹,他們按照『早動員、早安排、早部署』方針,積極開展備耕春播大生產,各項措施抓『早』、抓『好』、抓『細』,把春播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抓好示范樣板田,做給農戶看、帶著農戶乾,力爭把優質新品種成為農戶致富的『助推器』。
隨著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不斷引進,有不少農戶對新技術新品種看上了眼,紛紛諮詢滿旭東做技術指導。今年,農場試驗種植了農業新技術300畝的大豆和玉米種子量子化處理種子,引進種植了長粒稻花香6號新品種500畝。聯系外機對農場苞米、大豆播種改用美國十方六行點播機,采用精准點播GPS定位,達到增產增收效果。
為幫助農戶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確保不誤農時。馬鞍山農場卯足乾勁做好春耕備耕生產金融服務。農場主動與農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聯系,與農戶對接,為農戶提供貸款上門服務,開闢貸款綠色通道,有力支持了春耕備耕工作。目前,已投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500萬元。
『這筆貸款就像及時雨一樣,有了這些錢,我種糧投資就不用愁了。』種糧大戶孫文學高興地說到。
劉建林同樣乾勁十足,『這幾年國家重視糧食生產,各類補貼政策多,糧食收購價格也有提昇,種糧的效益也不斷好轉,而且現在有農場的指導和幫助,我對今年種糧充滿了致富的信心。
每年,潘廷福的播種機、陳剛的旋耕機、毛新忠的玉米聯合收割機等都派上了大用場,除去成本,平均每人每年淨收入2萬餘元。農戶們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獲得了更高的土地回報。
從種到收『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讓許多像潘義發一樣的農戶感受到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好處。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擴大種地規模。老潘除了這200畝地,還在租種了600畝地,作為種糧大戶,他購買了大型機械設備及無人機。每到農忙時,大型拖拉機、旋耕機等新型機械『飛奔』在田間地塊。老潘一年的收入刨去人工費、機械維修費等費用,可以掙到近20萬元。
全程機械化的田間作業讓農戶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捷和高效,也提振著他們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信心。
今年三月,農場舉辦了農機產品展銷會,高速插秧機、自動水稻育苗機、噴藥無人機、1804大馬力機械等幾十種農機產品閃亮登場,使農戶們不出場門就能購置到自己所需要的機械產品,極大地方便了農戶。近年來,馬鞍山農場把農業機械化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以農機化的進步帶動農業發展,通過推廣新型農機、鼓勵發展農機合作社等途徑,加快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為現代農業發展蓄足了『源動力』。
勤勞的馬鞍山人已把2萬餘畝的旱田播種完畢,1.2萬畝水田的插秧也接近尾聲。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忙碌的景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春耕畫卷,讓這片肥沃的黑土地充滿了盎然生機和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