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4日訊 為『老字號』企業插上智能制造的翅膀,會有怎樣的變化?近日,我省首批龍江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被認定,記者帶著期待走訪,看『老字號』遇上『智能制造』後產生的蝶變。
樣本一
粗加工業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木業加工,在大家印象中是絕對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充滿鋸末的車間裡,木業的師傅們用鋸、銼、鑿子等工具精雕細刻。可在索菲亞華鶴門業的車間裡,寬敞、明亮又整潔的環境就先給記者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記者在現場看到,重重的木材抬起、運送都有機械手臂的強勁身影,大大減輕了工人的辛苦。雕刻程序尤為精彩。這位負責『雕刻』的大師傅是位戴著『頭罩』的機械手臂,它工作的時候『頭罩』完全蓋住木門,眾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工作人員靠近,它就會『嘟嘟』報警,想要了解加工進展只能通過操作臺的數據判斷。戴『頭罩』,不是為了搞神秘,而是不讓鋸末飛濺出去。只見一副裁好的木板被『推入』,機械手臂『拿著』鑽頭藏在『頭罩』中埋首工作,只聽『嗡嗡』、『嗡嗡』,聲音不大,幾個來回,門上就出現了凹槽。機械手臂還不時從『頭罩』伸出手來換鑽頭。一邊的機械工作臺也隨著它的需要進行轉動。刻出的鋸末瞬間被機械自帶的『吸塵器』吸入管道留待處理,使得生產車間內空氣環境良好的同時,更降低了安全隱患。
更讓人叫絕的是噴漆環節,不但實現了自動噴漆,應用環保節能技術,實現『零揮發、零甲醛、零污染』,還能將噴散的油漆重新『吸納』回來再利用,大大減少了噴漆成本的同時還實現了一噴即乾,大大縮短了以往所需的20~40天的晾乾時間。門做好後,被運往包裝車間。一片片紙殼早就等著為木門量體裁衣。穿好『外套』的木門又立即被流水線運到庫房,等待裝車運送到千家萬戶完成它的使命。
從2013年開始,索菲亞華鶴就斥資20億元建設新廠,打造一套全新的數字化生產線。這個在行業中領先的舉動,讓他們不得不組建企業自己的技術攻關團隊,在摸索中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如今,索菲亞華鶴生產的每一樘木門都能一鍵實現所有技術文件和加工程序,從下單到生產無延遲,減少人為乾預,制造效率約提高30%,勞動強度降低了50%,人力成本降低了20%左右。在這裡可以看到中國木業加工正在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樣本二
制造業變身服務專家
提起傳統的裝備制造業生產車間,很多人會想起機器轟鳴、叮叮當當,工人師傅戴著安全帽、圍著白毛巾的生產場景,然而在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車間,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印象。
在車間內,每一臺高大的數控設備都靜靜矗立,『默默』工作。這只是表象,數據中心電器設計工程師周冬說,車間裡所有的設備早就通過互聯網實現數據互通,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數據』。車間中間,一排電子屏幕吸引了記者注意力。周冬說,齊重數控的生產制造已經采用ERP和MES生產管理模式,實現對生產制造過程信息的實時采集、管理和反饋。顯示屏中數據就是生產機床的狀況。在這裡工作人員可以了解零部件和設備裝配的整體情況,並可以在設備的操作臺上進行一場『人機交流』。
ERP和MES是智能制造中常見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和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有了它們的幫忙,可以實現『電腦按照訂單時間制定優先生產級別』,對設備、人員、物料全方位整合,同時對生產數據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實現了生產計劃自動下達與生產調度優化,從而發揮制造生產的最大潛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數據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傳輸到高級管理層手中,成為決策層指揮的有力依據。齊重數控副總經理姜輝介紹,數字化車間建設以來,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9%,運營成本降低23%,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3%,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4%以上。
目前,齊重數控一方面正在努力把公司打造成為高端智能化機床示范基地和核心功能部件產業化基地,一方面正逐步由傳統機床制造銷售企業向集生產和服務為一身的現代工業服務商轉型,承接為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的整體解決方案,為使用齊重數控機床產品的用戶提供智能遠程運維服務。
『我們生產的設備上裝有數據采集系統,能實時傳輸數據,一旦有異常,我們這邊就可以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小問題客戶自己能及時解決,大問題我們也可以立刻派出專家。若放在以往,不知道什麼問題,各類專家都要一起出發,浪費了時間和路費。』姜輝說,齊重數控正通過對內實現商業化運作模式,對外尋求與國際合作『兩大路徑』,使公司成為機床行業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