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河昂首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書寫新篇章
2018-05-25 09:2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立仁 李軍 李民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

  愛輝區海底國際試車旅游節比賽現場。

  中俄界江國際冰球賽。

  一江兩岸若比鄰。

  農業綠色發展正當時。

  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黑河龍江化工有限公司電石化工項目開工。

黑河紅河谷國際滑雪場吸引大批雪愛好者前來滑雪。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事關黑龍江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思想武器。兩年來,黑河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挖掘優勢打好組合拳,整頓作風營造好環境,在全省全國大局中找准了定位,逐步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形成強力引擎現代農業強市建設按下『快進鍵』

  黑河市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兩年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的重要指示,著力把農產品精深加工作為工業發展的優先方向,利用天然生態優勢和豐富的農業資源,振興工業、培植財源、強市富民。

  堅持以『尾』定『頭』著力發展高質量農業。主動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圍繞綠色有機功能性優化種植結構。推動非轉基因大豆產業振興,大力發展功能性、專用食品大豆,全市功能性、專用品種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其中食用高蛋白大豆達到100萬畝,超早熟大豆達到50萬畝,有機大豆達到6.5萬畝,大豆產量佔全省1/5、全國1/7。大力發展強筋小麥專用品種,建設雨露漢麻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0萬畝和10萬畝。建成農業『三減』示范基地150個、省級『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87個。堅持把畜牧業作為拉長食尾、做大工尾,實現『糧變肉』『草變乳』的中軸產業來抓,大力發展高品質畜牧業。啟動實施了以『兩牛一豬一馬』為重點的畜牧產業『三年行動計劃』,與北京鑫茂華商公司、海爾集團簽訂3萬頭安格斯基礎母牛產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安格斯肉牛養殖合作社發展到21個;中興牧業4個牧場優質奶牛存欄2.2萬頭;引進廣東溫氏集團建設了百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高度重視科技對發展綠色農業、質量農業的支橕作用,千方百計提昇農業科技化水平。建立了大豆、漢麻2家院士工作站和安格斯肉牛養殖、黑河馬繁育2個專家工作站。

  瞄准把綠色功能食品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戰略目標,積極發展系列中高端綠色功能食品。圍繞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漢麻、漿果等特色經濟作物,肉牛、奶牛、生豬、黑河馬等畜產品,冷水魚等水產品,積極引進『吃乾榨淨』的精深加工項目。兩年來,建成了北安象嶼金谷玉米深加工(一期)、北安華昇2萬噸農林產品加工、北安東勝水稻產業鏈、嫩江十六膳雜糧加工等36個重點農產品加工項目。2018年,重點實施了豆豉大健康、天之草漢麻纖維加工、玉米燃料乙醇等22個農林產品加工項目,建成後大豆、玉米、雜糧年加工能力可分別提昇113萬噸、110萬噸、3.5萬噸。

  對接『一帶一路』謀篇布局推動對外開放實現戰略昇級

  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對俄合作進入轉型昇級新階段。

  全力打通對俄國際合作大通道,跨境基礎設施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在國家和省裡的關心支持下,重點推進了『一橋一道一港一管一線』建設。3條跨境輸變電線路具備年輸送80~100億度電能力,黑龍江公路大橋預計2019年10月建成通車,跨江空中索道年內開工建設,黑河開通國際空港得到國家口岸辦支持,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快速推進,以基礎設施互通提昇經貿、旅游、金融、物流、現代服務等產業互通,加快由『地理大通道』向『經貿大通道』轉型昇級。

  『引進來』『走出去』並舉深化產業合作,產業鏈實現跨境構建和延伸。挖掘比較優勢互補發展,全面加強對俄能源資源合作,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正在進行中俄雙方設計轉換工作,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油田區塊勘探開發項目取得4個利用許可證。在俄土地開發面積達到116萬畝,年回運大豆20萬噸,北豐2萬噸回運優質大豆精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利源達集團專用車零配件產業園即將開工建設,1萬輛專用車輛出口加工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借助合作區、愛輝區兩個電商產業園,構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中機公司成為黑龍江省2家國家級電商示范企業之一,全國最大的俄羅斯商品O2O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俄品多』投入運營,俄羅斯與黑河特色商品體驗館落戶珠海,合作區跨境電商產業園被省商務廳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搭建區域產業合作新平臺,境內外產業園區實現互動發展。大力推進境內『五區』、境外『三區』和跨境『兩區』建設,著力構建境內境外跨境互為補充、境內境外互為聯動的產業合作新平臺。境內,黑河進出口加工產業園區和北安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達到13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年底投入使用,設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工作得到省和國家支持,邊境旅游試驗區正在積極推進,黑龍江公路大橋橋頭區開發進入實質運作階段。境外,別列佐夫卡石化建材加工園區、北豐中俄阿穆爾農業產業園區被國家商務部列入在建境外園區企業名單,入駐企業10家;阿穆爾州工業園區境外孵化中心建成使用。跨境,中國黑河—俄羅斯布市跨境經濟合作區已啟動申報程序,跨境旅游合作區正在穩步推進。

  人文交流以促進睦鄰友好,『一城兩國』繁榮發展新局面基本形成。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不斷加強地方政黨、議會、政府和民間交往,廣泛開展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交流與合作。雙方每年都舉辦上百場機制化交流活動,形成了『中俄文化大集』『中俄邊境城市展覽會』『「一帶一路」中俄合作高峰論壇』『中俄醫科大學聯盟健康黑河發展論壇』『中國黑河中俄林業生態建設國際學術論壇』『走出森林的中俄寶貝』和婦女、兒童、青少年、家庭互訪等交流品牌,增進了中俄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金山銀山』理念培育新業態打造新動能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辯證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在保護好生態資源這個最寶貴財富、最殷實家底的同時,按照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快推進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努力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打造成富市惠民的『金山銀山』。

  堅持把保護好生態作為政治責任,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念好『山水經』,讓黑河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推進『黑河藍』保護工程,兩年來,完成人工造林15.6萬畝、森林撫育62.8萬畝。黑河市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坤河濕地公園晉昇國家級,嫩江縣科洛火山景區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公園,遜克縣成為全國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建立四級『河長制』,全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該市名列第一。五大連池風景區良好湖泊保護項目順利實施,獲得國家財政部和環保部專項資金2.25億元。開展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全市檢察機關辦理立案監督案件14件,公安、國土、水務、林業等職能部門辦理行政執法案件71件,有效遏制了『三毀』和盜采砂金、河砂等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高發勢頭。牢牢把森林防火責任扛在肩上,實現了23個防期未發生重特大火災和在省森防系統火災零記錄的歷史性突破。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市建成區淘汰燃煤小鍋爐33臺,淘汰黃標車2004輛。黑河市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入選『2017中國好空氣城市排行榜』。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思路,構建『生態+產業』模式,建成小漿果栽植、北藥保護種植、森林綠色食品生產、優質種苗繁育、林下特色養殖『林業五大基地』;繁育黑林豐忍冬苗木20萬株,新增小漿果1萬畝、北藥5萬畝,食用菌發展到6000萬袋,紅樹莓發展到1000多畝,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加速轉化。

  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以『大旅游、大規劃、大產業』思維謀劃旅游產業發展,以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和全省旅游強市、構建全域旅游新體系為目標,整合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完善火山康療、邊境風情、璦琿歷史、紅色遺址、森林生態、農業休閑『六大旅游功能區』和愛輝、五大連池、遜克大平臺『三大冰雪體驗區』,開展中俄冰雕雪雕大獎賽、中俄界江冰球友誼賽等系列活動,兩年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均增長一半左右,五大連池風景區成為全省首家上市A級旅游景區,黑河市榮獲『最美中國·國際知名旅游度假城市』『全域旅游創建典范城市』稱號和第二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最具投資價值全域旅游目的地獎』。

  培育健康養老產業,推動醫療衛生產業與健康、養老、礦泉水療等產業融合發展,舉辦了健康黑河發展論壇,開展中俄跨國旅居養老互訪體驗活動,全市養老機構達到102家,其中41家開展了不同形式『醫養結合』服務,惠及3000多名老人。五大連池風景區—黑河—俄布市『兩國三地』中俄跨國精品旅居養老線路入選全省7條精品旅居養老線路,接待國內外旅居老人6.6萬人次,黑河正逐步成為跨國異地康療養老特色體驗基地和全國大健康養老首選目的地。

  推進寒地試車產業昇級,舉全市之力推動寒區試車經濟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打造亞洲寒區試車城,建成試車場16個,24家試車企業建立專屬實驗基地,寒區試車量佔全國80%以上。

  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之路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

  牢牢把握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這個深刻變化,緊盯人們吃得安全健康這個新的剛性需求,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之路,推進農業由增產增效向提質增效變革。按照『一年試點、二年提昇、三年鋪開』步驟,全域創建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2018年,以鄉(鎮)、林場、牧場、漁場或合作社為基本單元開展試點示范;2019年,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創建制度機制,示范范圍達到全市耕地的60%以上;2020年,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全面建成,實現黑河全市農(林、牧、漁)產品均達到綠色標准,部分達到有機標准;形成綠色特色大豆、強筋小麥、高緯寒地水稻、雨露漢麻、綠色有機蔬菜、食用菌等十大綠色功能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十大綠色功能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成立了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和7個工作推進組,初步制定了《黑河市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2018~2020年)》,出臺了《黑河市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整鄉(鎮、場)推進試點工作方案》《黑河市綠色食品生產准則、栽培模式及操作規程》,確定了7個整鄉推進試點、41個村、6個企業試點,對30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重點扶持,試點種植面積230萬畝。嚴格組織綠色農資采購、供應,為實施主體生產配方肥1.5萬噸,提供綠色功能特色食用大豆良種4萬噸。開展有機肥替代等『三減』技術試驗,農業『三減』應用面積達到600萬畝。組建黑河大豆種植聯合社等7個聯合社,經營耕地面積達到450萬畝,專品種生產規模達到120萬畝。完成4家合作社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志申報,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9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3個。組織合作社自建加工企業,示范區試點鄉鎮建設綠色農產品加工項目6個,實際加工能力達到2.4萬噸。黑河市大豆網上線運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了黑河綠色食品展示店。

  邀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更為完善的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采取眾籌方式設立黑河綠色有機功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黑河大豆網、璦琿e購等資源打造黑河市綠色功能性食品營銷平臺,按照國家和歐盟標准建立黑河市綠色有機農產品檢測中心,舉全市之力加快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加速構建綠色生產技術標准、綠色農資供應、質量監管認證、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金融服務、市場營銷『七大體系』。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綠色產品標准,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作用,對綠色農產品生產進行全程技術指導,確保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綠色』標准。科學選用籽種、肥料和農藥,做好種、肥、藥、膜、柴油等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保障整個生產過程實現綠色農資供應。按照歐盟和國家標准,建立統一的監管監測認證中心,實現『環境檢測,操作規程,生產記錄,質量標准,綠標認證,用標監管』等全程可追溯。把綠色有機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作為工業發展優先方向,把第一車間生產的優質原材料加工成第二車間的優質產品。實時監測報告,科學分析評價,及時發布預警和通報監測信息。

  作風整頓提振精氣神營造振興發展好環境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發展環境、改進乾部作風要求,認真落實省委關於整頓機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專項整治,全力營造保障振興發展的好環境。

  堅持通過不斷學習改進作風優化環境,采取黨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宣講報告會、集中輪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學習新憲法為契機,積極組織開展『法治建設年』活動,推動黨員乾部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各級黨員乾部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大幅提昇。啟動實施了打贏解放思想攻堅戰,著力解決老守田園思想、偏遠地區思維模式習慣和按部就班、求穩怕亂的心理,各級黨員乾部機遇意識、效率意識和拼搏意識顯著增強。

  堅持通過專項整頓改進作風優化環境,圍繞形成『五個好作風』,持續整治『五個壞作風』『三個壞把式』,深入開展政府失信違諾、機構編制、司法執法環境、口岸通關環境、旅游市場、不作為亂作為、公職人員勾結『黑中介』、機動車特殊號牌、窗口服務突出問題等九項專項整治。機動車特殊號牌專項整治已經完成;窗口服務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口岸通關環境明顯改善,有效解決了『一日游』變『半日游』、『兩日游』變『一日游』和貨運船舶入境後驗放時間不足等問題。

  堅決打擊影響和破壞發展環境行為,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責任人嚴厲查處,對破壞發展環境的反面典型堅決查辦,讓破壞發展環境的人付出代價。兩年來,全市共查處破壞發展環境案件70起,處理85人,移送司法機關31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25個,處理乾部148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640件,黨紀政紀處分663人。對30家中介機構主體資格和經營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建立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違法執業舉報投訴制度,完善中介服務機構信用體系,相關信用狀況定期向社會公示,嚴禁濫收費和征收『過頭稅』,企業負擔明顯減輕。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嚴防辦案時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對長期不作為、不擔當,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乾擾並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拖拉、服務質量不高、推諉刁難等突出問題102個,群眾和企業對乾部作風和發展環境的滿意度大幅提昇。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