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訊(記者 馬悅)友好藍莓作為伊春市響當當的品牌現在已經名滿全國,尤其是在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友好藍莓產業園之後,友好區更加積極地發展藍莓產業,將小藍莓做出了大文章。

兩年過去了,總書記的諄諄囑托重如千鈞,殷殷期望言猶在耳。友好的『藍』色產業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近日,記者沿著總書記友好之行的足跡,再次來到了這裡,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園區裡最早的種植企業負責人許學武,對於這兩年的變化他深有體會。

『這是今年新建的保溫室,這裡面的果在7月中旬就能上市,還有那邊是我新引進的品種……』5月的伊春還吹著冷風,許學武走在藍莓園的田間地頭,饒有興致的介紹著他在7年前種下的藍莓。

2011年作為首批友好藍莓招商引資的投資方,來自哈爾濱的許學武滿懷熱情地投入到這個自己並不熟悉的藍莓產業中,一乾就是7年。要說這七年間讓他的園子變化最大的時刻,那就要數2016年習總書記來友好藍莓園考察的時候了。當時總書記視察的三個大棚中有兩個都是許學武種植的,當時總書記說『要高度重視研究市場規律,充分調研國內外藍莓產業發展現狀,防止在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市場趨於飽和,影響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把藍莓技術問題解決好,一定要培訓,一定要辦班,要實行科學管理。園區除了藍莓種植,還可以種植藍靛果、北方獼猴桃等品種,要打開思路,不要單打一,要注重多元化發展。』這段話深深的影響著許學武,之後的兩年間,他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參加了很多藍莓相關的培訓,終於弄明白了如何改變種植方式,從而提高鮮果上市時間的問題;他多方考察尋找新品種,終於找到了最適合友好氣候條件的藍莓品種——北陸;他還打算在自己的種植園內建魚塘,做農家樂,把多種經營實踐好。

像許學武一樣的種植戶在友好藍莓產業園中還有很多,總書記視察後的兩年間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兩年間,友好藍莓產業園重點加強了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道路、排水、滴灌、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友好區政府為伊春鴻洋公司謀劃藍莓種植基地面積4000畝,為藍莓加工廠建設提供原料基地,使全區藍莓種植面積達到12600畝。伊春伊藍農科果業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新建鋼骨架大棚30棟,溫室2棟,將藍莓露地種植向棚室種植發展。在鞏固好現有藍莓冰酒、紅酒、白蘭地、飲料、果乾、果脯等系列產品的基礎上,伊春伊藍農科果業有限公司重點推進藍莓系列產品研發,把產、供、研、銷體系建立起來,努力形成全產業鏈條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區。目前,已有豐園、豐林、廣川果業等多家藍莓加工企業進行藍莓精深加工,市場銷路良好,遠銷省內外多個城市。伊春伊藍農科果業有限公司與貴州茅臺酒廠昌黎葡萄酒業合作生產的手工版茅臺洞藏葡萄酒、冰紅酒現已小批量投入市場,效果良好。2015年伊春伊藍農科果業有限公司與伊春泓洋藍莓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藍莓深加工項目協議書,2016年已完成可研報告及土地選址,待項目全面達產後,年可加工藍莓鮮果6000噸、提取花青素80噸、生產藍莓凍乾果粉740噸,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將成為伊春市最大的藍莓種植、研發、加工、銷售、冷鏈物流基地。




未來,友好區將不負總書記囑托,深入實施品牌戰略,立足『中國藍莓之鄉』的品牌優勢、全球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的技術優勢和全國最大集中連片種植基地的規模優勢,加強『友好藍莓』原產地地理標志品牌保護,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積極推進有機基地認證工作,全面打造『友好藍莓』有機品牌;謀劃建立藍莓溯源信息平臺,推動藍莓種植、加工、倉儲、運輸、銷售一體化信息監控和品牌化營銷;規劃50畝土地建設蜜蜂展覽體驗區,建設蜂療養生館、蜂展館和中小學生實踐基地等相關設施,對藍莓蜜的生產、加工進行全面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