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記者 姜輝 編輯 王艷)第二十九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正式啟幕,在14日啟動的第五屆中俄經濟合作與『一帶一盟』對接高層智庫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表示,中俄是最大的地緣鄰居,是最緊密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中俄應組建大規模AI(人工智能)聯合體,構建開放型產業分工鏈,創建有活力的產業園區,以『一帶一路』與歐亞聯盟對接為平臺,打造深度合作發展區。

張蘊嶺在論壇上發言。
張蘊嶺說,2013年9月、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從中國角度看,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中國打開通向俄羅斯、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陸上通道的大門,與沿線國家一起創建新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動能,這樣不僅有助於實現中國東西南北開放的均衡格局,而且拉動中國的設備、基礎產業和技術出口,為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提昇提供新的空間。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是要發揮中國的沿海先行發展的優勢,提昇與海上國家經貿關系的水平,同時構建基於開放、發展、合作與安全的新海洋關系與秩序。通過陸海大通道建設,實現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全連接。

張蘊嶺在論壇上發言。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一帶一路』,可以推動創建合作性融資機構和其他多種形式的金融機制,可以破解融資瓶頸。『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為了發展經濟,更要通過這個平臺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一帶一路』的三個重要延伸方向都與俄羅斯有關,一是北部走向,直通俄羅斯,鏈接歐亞聯盟,進一步延伸到歐洲其他地區;二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三是中部走向,鏈接中亞、俄羅斯,進一步向西亞、歐洲延伸,因此,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處於關鍵的位置,中俄雙邊合作,在第三方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合作不是沒有競爭,競爭性合作是常態,為此,需要克服輸贏觀,認同共贏觀』。張蘊嶺建議,中俄合力打造新經濟發展區和新發展模式,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創建基於面向未來的新產業群、產業鏈,中俄應組建大規模AI(人工智能)聯合體,構建開放型產業分工鏈,創建有活力的產業園區,以『一帶一路』與歐亞聯盟對接為平臺,打造深度合作發展區。拓展上合組織的發展功能,積極推動上合銀行,為中亞、西亞、南亞『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為上合成員經濟發展融資提供支持,推動簽署上合貿易投資便利化綜合協定,推進區內貿易投資發展。東北亞、東亞、亞太正處在重要的歷史轉變期,中俄進一步加強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