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8年,省關工委積極響應中國關工委的號召,『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在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等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在全省各地廣泛開展,形成了聯動機制,讓紅色基因在我省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上下聯動快速落實
2018年3月29日,中國關工委『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在西柏坡舉行啟動儀式後,省關工委積極響應,全省各地迅速行動。齊齊哈爾市各級關工組織借助網絡視頻,組織萬餘名關工委『五老』——老黨員、老專家、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和青少年收聽收看中國關工委在西柏坡舉行的啟動儀式。伊春市伊春區關工委3月14日同區文明委、團區委、婦聯、教育局、廣電文化體育局聯合制定下發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方案》。農墾九三管理局及其所屬農場和25所中小學校分別舉行了啟動儀式。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伊春、七臺河、黑河、農墾總局等地均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動,全省上下形成了多方合力聯動,實現了活動的全覆蓋。
與時代相結合在活動中感悟
我省在『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中,堅持把主題教育活動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結合,與黨史國史教育結合,與開展各類教育實踐基地活動結合,與『三愛』教育、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五部門開展的『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等其他各項活動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緊緊抓住教育引導青少年了解紅色基因的孕育形成發展、紅色基因的深刻內涵,並與時代價值相結合。
農墾九三管理局召開了主題教育理論研討會,建立了百萬字的紅色精神資料庫,為關工委『五老』、學校老師和青少年在線學習提供方便。他們還組織百名『五老』、百名教師和大學畢業生,成立了30多個『三紅』(紅色歷史、紅色精神、紅色基因)宣講團(組),進校園、進班級、進課堂,在學習中把紅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學生的心田。勃利縣關工委把主題教育活動和本單位舉行的紀念日活動、建縣百年紀念活動、黨史國史教育、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相結合,推進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深入發展。
整合資源挖掘紅色基因富礦
我省是東北抗聯的主戰場,是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誕生地,是紅色基因富礦。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省各級關工委把學習黨史國史同弘揚紅色基因結合起來,取得了紮實成效。
鐵力市關工委以三建(墾地共建、森地共建、企地共建)為載體,整合域內紅色資源,建立紅色教育基地。他們把抗聯遺址、烈士陵園、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牆)、馬永順林場及紀念館、十萬官兵下關東屯墾創業舊址整合為共建、共用、共育、共享的紅色教育基地。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南航街道的6個社區都建立了『關心下一代微信群』,並開通了公眾平臺,設立了《『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連連看》、《今日關工事》等欄目,發布了大量活動信息,為『傳承』活動開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樺南縣關工委確定縣第六小學、土龍山鎮中心校為『傳承』教育活動示范單位,舉辦了傳承活動啟動和授牌儀式。牡丹江市東安區關工委組織青少年、『五老』、家長三代人到東寧要塞、海林楊子榮烈士紀念館、牡丹江畔八女投江英烈雕像和紀念館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講述紅色故事,把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活動錄制成視頻,在關工委微信公眾平臺發出,深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