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記者 王亮) 今日,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發布《關於切實做好農業防澇抗災及災後生產自救的通知》。通知針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做出了災後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玉米已經陸續進入抽雄期,水稻處在孕穗期,大豆正值盛花期。對受淹作物,可通過排水降漬、扶苗洗苗等災後田間管理措施,促進受災作物及早恢復生長,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天晴後,對受災大田作物地塊要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迅速補充養分,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水田要及時排水曬田,割除池埂大草,增強通風透光,促進乾物質積累,防止作物貪青晚熟。同時,要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一旦達到防治指標,及時采取相應藥劑防治,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對於絕產絕收地塊,要待江河水位下降後,組織農民排淨田間積水,及時改種秋菜等生育期較短作物,全力把農民損失降到最低點。
據了解,7月10日至7月16日,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8.6毫米,比常年偏多72.3%。局地連續遭遇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造成部分農田受淹,農業基礎設施毀壞。據氣象部門預測,7月18日-20日,我省中南部將有一次較強降水過程,黑河南部、伊春、綏化、大慶、哈爾濱、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牡丹江北部累計降水量為25-50毫米,其中黑河南部、齊齊哈爾北部、伊春南部、綏化大部、哈爾濱大部地區為50-80毫米。
通知強調,各地要積極應對強降水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充分做好防澇抗災和農業生產抗災自救工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並要全力搶排田間積水,落實田間管理措施,同時要加強技術指導服務。
主要糧食作物災後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玉米
(一)搶排田間積水。對水淹的玉米田,要全力盡早搶排積水,降低水位和田間土壤含水量,增加通氣性,恢復玉米根系呼吸活力,確保正常生長。
(二)噴施葉面肥。天氣轉晴後,應用高杆噴霧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營養制劑,彌補根系吸收養分不足,促進有機物的合成與積累。
(三)強化田間管理。去除空稈、病株和老化底葉,特別是受水淹後已失去功能的老化、枯死底部葉片及時打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
(四)及時防治病蟲害。由於田間積水、植株損傷、土壤水分飽和、空氣濕度大,極易引發莖腐病、大斑病等病蟲害。,要加強預測預報,達到防治指標,及時防治。
二、水稻
(一)搶排田間積水。對過水或水淹地塊,及早排水,清除衝積物,清除爛黃葉,減少壓傷和腐爛現象。
(二)充分曬田護苗。排淨田間積水後要曬田2-3天,排放有害氣體、增加通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恢復水稻正常生長。
(三)科學防控病蟲。防控水稻穗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結合應用葉面肥噴施防治藥劑,防止莖葉腐爛及病害發生。
(四)加強田間管理。割除池埂大草,增強通風透光,促進乾物質積累。
三、大豆
(一)搶排田間積水。對水淹地塊,要全力搶排積水,及時排淨,恢復大豆根部呼吸活力。
(二)噴施葉面肥。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制劑,迅速補充養分,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確保有機物的正常合成及運輸。
(三)及時防治病蟲害。由於田間積水、植株損傷、土壤水分飽和、空氣濕度大,極易引發病蟲害。要加強預測預報,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