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訊(記者 周秘)『十九大精神開新篇,祖國跨入新時代。建設兩個一百年,新時代號角奔雲天……』13日,在佳木斯市樺南縣駝腰子鎮愚公村的小廣場上,愚公小劇團團長米鳳寶帶領著團員們一起排練他們自編自演的快板、廣場舞、表演唱等節目,村民們都看的喜笑顏開。

在愚公村『燒火做飯背歌詞』早就替代了『嘮閑嗑打麻將』。2006年,時任村書記的李美從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入手移風易俗,創立了12人的愚公小劇團,表演內容全部自編自演,貼近村民生活,講述著百姓自己的故事。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其中,如今劇團已經有40多人了。

當年劇團裡最小的成員,8歲的耿可,也在今年接到了沈陽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算的上是村裡自己培養出來的『科班文藝人』了。年過五旬,留著絡腮胡子的米鳳寶還曾登上過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的舞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劇團也在米團長的帶領下,在東北三省農民藝術節、黑龍江農民文化節等活動上多次獲獎。

這場『文化風』在村裡刮了起來,每晚7點,村民們都集中到小廣場上跳廣場舞鍛煉身體。村裡還開展了評選『十大好兒媳』等活動,村民們每天想著如何編排新舞步、孝順老人、培養子女,徹底摒棄了農閑時打麻架、喝大酒的陋習,文明之花悄悄在愚公村綻放。
采訪中記者還注意到,在愚公村有一條文化主題街,道路兩旁放置著展示圖版,上面印有家規家訓、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
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介紹說,群眾文化活動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近年來,樺南縣投資近6千萬元創建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三館合一』項目,建成農村文化廣場117個,鄉村文化活動室192個,農村綜合文化站10個,開展鄉村群眾性文化活動300多場次,評選各類鄉村文明典型百餘個,真正做到了讓文明浸潤鄉土、讓文化滋養鄉情,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