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智造·中藥丸
2018-08-23 11:06: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3日訊(記者 侯巍)提起中藥,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在我省有這樣一家中藥機械制造企業,40年專注中藥研究,從人工到機械,引領中藥丸逐漸進入了智能生產時代。日前,記者隨改革開放40周年采訪組走進位於我省佳木斯市高新區的黑龍江迪爾制藥機械生產企業。

切膠擺膠一體機正在安裝中。

  在『迪爾』機加工車間,幾十名工人正在機床旁忙著趕制天津達仁堂和成都制藥一廠訂購的中藥制丸生產線。公司總經理徐興國向記者介紹,迪爾制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1971年建廠,前身是國有佳木斯制藥機械廠,後轉型為化工機械企業。80年代初期,企業投身制藥機械生產,並於1997年轉制成為股份制民營企業。2017年,迪爾搬進了高新區的新廠,成為擁有300餘套全新的智能數控加工設備的現代化企業。

  迪爾制藥機械是我國第一臺中藥制丸機、第一條小丸自動生產線、第一條大丸自動生產線和第一臺栓劑灌封機的首創和誕生地。目前,全國七成以上的中藥廠有密切合作。

  『制藥機械具有品種多、批量小的特點,迪爾采取個性化訂單生產的方式,為客戶打造專屬產品。』徐興國說。

  2003年,迪爾與北京同仁堂合作研發出國內第一條中藥小丸自動生產線,帶動了全國丸劑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為廣大制藥企業創造出幾十億元的經濟效益。2011年,迪爾同北京同仁堂歷經十年研發出大蜜丸扣殼、蘸蠟成套設備,這套設備的問世,結束了大蜜丸幾百年的手工生產方式,提高效率近40倍,僅人工費一項就為北京同仁堂節省資金近億元,並提高了藥丸的保存質量,為國藥『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等打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徐興國向記者介紹,80年代初期,迪爾轉型為制藥機械企業只有一類產品兩三個品類。幾十年來,『迪爾』圍繞中藥丸劑、栓劑設備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從單一產品發展到成套設備,從單一設備到提供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目前,他們已形成『全自動中藥丸聯動生產線、中藥大蜜丸蠟殼包裝機組、栓劑灌裝生產線、高速全自動裝瓶包裝生產線、自動進出料藥丸(片)拋光包衣機組、隧道式多層微波乾燥滅菌機』等7大系列100多種產品。先後承擔了北京同仁堂、河南宛西制藥、長沙九芝堂、蘭州佛慈、山西廣譽遠、廣州陳李濟等國家重點丸劑生產企業的成套設備工程,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制藥裝備保障。2017年,年產值達5000萬元,產品遠銷國內外,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香港、澳門、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徐興國說,當迪爾剛涉足制藥機械行業,當時全國不過28家同類企業,而現在則有近130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

  為加快開發新產品,迪爾制藥機械與黑龍江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哈工大海天自動化研究所、佳木斯大學等單位緊密合作,聯手創建研發平臺。目前,正在加快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加大與研究單位的合作力度,不久將有『多維混粉機、雙鋁高速栓劑機、雙螺旋水丸機』等一批新產品陸續問世。其中,『雙鋁高速栓劑機』將於11月5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