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 截至6月份,全市各地圍繞綠色有機食品產業新建、續建投資達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57個,全市『菌菜牧林』等優勢特色產業新增年加工能力達15萬噸以上
日報訊(記者劉真輝)日前,記者從市相關部門獲悉,牡丹江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大支柱產業、綠色農業發展,積極優化調整種植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大力發展綠特作物,全市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截至6月份,全市各地圍繞綠色有機食品產業新建、續建投資達到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57個,全市『菌菜牧林』等優勢特色產業新增年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以上。
今年,牡丹江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將豐富的物產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積極拓展綠特發展之路,以市場為導向,調減玉米10萬畝發展經濟作物,新增以『一耳雙菇』為重點的棚室菌5000萬袋、以『兩果一藥』為重點的林下經濟12萬畝、以『南銷外運』為重點的蔬菜基地2萬畝,以『兩黑兩白』為重點的精特畜牧業比重達到10%以上,新增綠色有機認證面積3萬畝、綠色有機認證產品20個。截至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480萬畝,全市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14個,全市綠色有機食品企業發展到82家,擁有213個綠色有機認證。全市已建成『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105個,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示范面積達到39萬畝。
以壯大牡丹江綠色食品產業規模、提昇經營效益為目標,牡丹江市通過整合各種優勢資源、錯位經營、扶持主體等舉措,加快項目建設,構建以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以六個縣級開發區為支橕、以各類農業園區為支點的『一核六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其中,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高精尖項目,入駐農產品加工企業14戶,形成產業鏈條;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食用菌生產優勢,現已入駐農產品加工企業29戶;寧安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集聚了一批果菜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共計入駐企業45戶;東寧工業園區依托區域優勢,大力培育俄羅斯進口糧食精深加工項目。以此為基礎,牡丹江市各地產業園區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在綠色有機食品領域形成『齊頭並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