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是發展的基石,行穩是致遠的前提。『總體平穩、穩中向好』,這是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總體特點,與全國一樣,我省上半年經濟基本面總體平穩。一個『穩』字,顯現出默默積攢優勢、牢牢掌握主動的狀態,這種狀態蘊含不急不躁、冷靜理智的節奏,具有不停不頓、步步為營的信心。
總體平穩的態勢來之不易,這是我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的成果;是我省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的成果;是我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內生動力,增強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成果。事實證明,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一條新路子』前進方向、『兩個全面』奮斗目標、『四個堅持』重大任務、『三長三短』辯證方法、『五個要發展』根本路徑,全省經濟發展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推動龍江振興發展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決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守著『金山』討飯吃、錯失發展良機。當前經濟增長面臨壓力,個別經濟指標出現下滑或波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越是在這種關鍵時期,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決不能被雜音所擾,也不能因為數字一時波動自亂陣腳,要清醒看到我們擁有的基礎和機遇,咬定發展不放松。我們要科學研判龍江經濟發展大勢,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都是有利的。黑龍江資源稟賦獨特、生態環境優良、科技實力雄厚,這些優勢都為發展築牢了客觀基礎。近年來我們一以貫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三篇大文章』『五頭五尾』等重點工作取得實質進展,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營商環境正在優化,發展動力活力逐步釋放。全社會的主觀能動性與日俱增。從外部條件上看,國家提出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等重大舉措,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主動作為,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經濟建設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
改革開放天地寬,砥礪奮進正當時。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保就業、保運轉、保穩定、保基本民生,穩定社會預期,增強市場信心,保持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堅定信心並不等於回避問題,我們要看到,我省經濟依然穩中有懮。
比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第三產業增速放緩等指標;以及重點區域帶動能力減弱,有的城市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房地產投資全面下降等狀況;還有原油持續減產等趨勢,加上經濟運行中一些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要心中有數,主動作為,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精准發力,把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補起來強起來,加快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於挑戰中看到光明前景,於樂觀精神中保持理性,是我們要永遠葆有的信心;以勇氣和銳氣迎難而上,以意志和定力攻堅克難,是我們要增強的決心;以信心和決心,激發出鼓足乾勁各盡其責的齊心,則是我們制勝的關鍵。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們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就一定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