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 有人說,大學新生的行囊不斷在變化。『50後』、『60後』:一床被褥幾乎是全部家當;『70後』:隨身聽、BP機漸成標配;『80後』:帶一箱衣服上學就夠了;『90後』:帶上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MP3;而『00後』則是『輕裝上陣』到學校報到。日前,記者采訪了幾位『00後』大一學生,看看這群曾經的『世紀寶寶』如今的大學行囊是什麼……
物品漸簡化,一張卡走天下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隨著各大高校的陸續開學,准大學生們也開始了新一階段的學習。今年,作為主要由『00後』組成的大學生主力軍,行囊中的物品折射了時代的變遷,也彰顯了這一代人的特點。
市民張先生的獨生女兒小宇今年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學,將於9月初到校報到。為了讓即將遠行的小宇能在異鄉過得舒舒服服,張先生笑稱妻子簡直操碎了心,各種准備就像是要送女兒『出嫁』一般,還擔心女兒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不會洗衣服、不會買生活用品等,恨不能把該教的都教一遍。然而,個性十足的小宇告訴父母,只要把卡裡的錢充足了,肯定凍不著餓不著。最後,小宇的行李箱中除了部分生活必備品,只帶了一張銀行卡、一部筆記本電腦。
『我們那時候上學,行李卷,鐵飯盒,擠火車累得滿身汗。』呂女士說,現在孩子享福了,物品簡便,出行方便。她送兒子上學,就像陪兒子出去旅游。
物品漸高端,入學一次花過萬
在牡丹江市各大高校門口,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生們也意氣風發地跨入了校門,只見他們拉著一個小拉杆箱,邊走邊環顧著校園風景,新奇而又愜意。
『我提前幾天到學校,想在學校周邊轉轉。』考上牡丹江師范學院的樂樂在母親許女士的陪同下,從老家河北省趕來。母女倆一邊走一邊合算這幾天花了多少錢,『一部筆記本電腦8000多,一部手機3000多,一雙鞋1700多……』許女士說,現在孩子都講究用品牌,穿品牌,這一算下來花了2萬多。『我跟她爸一個月工資加起來纔一萬元,她這光筆記本電腦就花了近一萬』。她表示,自己當年上學的時候,幾十元的新衣服都不捨得買,擦臉油就是幾塊錢那種,還得省著用。
記者了解到,新入校的大學生消費基本都過萬元,雖然許多家長不提倡奢侈浪費,但依然願意在孩子上大學後,給予一次獎勵性的資金投入,讓孩子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大學生活。
圖方便省事,折射生活水平提高
記者采訪了多位『00後』大一新生,他們行囊的明顯變化是,拿到學校的東西更高端、更名牌化。家校距離遠的話,行李多是提前快遞到學校,出行輕便成趨勢。距離近的話,多是父母開車送到校。此外,『00後』更注重形象,開學要軍訓,不管男孩、女孩都在大量購進防曬霜。
『老話不是說,「千裡不捎針萬裡沒輕擔」,拿東西多了太累,必要的行李快遞到學校即可。出門拿個手機就好,買啥刷支付寶、微信就行。』大一新生小袁說,表哥取笑她,現在想給『00後』學妹提一下行李都沒啥機會了。
小聞考上了大連的大學,開學時父母准備開私家車把她送到學校,順便去當地旅游一番。她的母親說:『當年,我上大學,拖著行李先坐拖拉機,後來轉乘公共汽車,再坐火車,兩天兩夜纔到學校。現在條件好了,開車把行李直接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