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四集:『神州北極』風景正俏
2018-09-07 20:5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葛金鑫 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前語: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碩果累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過去的40年,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龍江作為邊陲大省,與祖國休戚與共,砥礪奮進,書寫了一路輝煌。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東北網分兵五路,歷時兩個月,足跡踏遍龍江大地,山山水水。今起推出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融媒報道——天鵝之旅,以短視頻集群為呈現方式,附以文圖,並利用東北網全媒體矩陣全口徑立體推廣,真切地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這片黑土地上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龍江人過上的美好生活。讓我們通過這一幕幕精彩的畫面,傾聽新時代的鏗鏘足音,與祖國強勁的發展脈搏同頻共振。

  東北網9月7日訊(記者 葛金鑫 霍梟涵) 漠河是全國最北的旅游區,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資源,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漠河人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打造成了『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主導型經濟發展之路。隨著神州北極知名度的不斷提昇,尋北聖地漠河已成為大興安嶺地區、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一張旅游名片,旅游經濟也成為漠河市經濟發展的引擎和重頭戲。

神州北極石碑。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漠河縣志》記載,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黑龍江省設立漠河縣的批復。1985年,國家決定漠河旅游區對外開放後,縣政府成立旅游局。1986年,制定發展漠河旅游事業五年規劃,除自然景觀外,計劃投資255萬元,開發旅游采金、馬爬犁旅游,高山滑雪等十幾個再生旅游項目。其中,建築北極村旅游賓館投資55萬元。

  旅游『試驗田』敲開塵封小山村

  北極村是漠河市的旅游前沿村,也是人們尋北的目的地。清爽的自然風光,粗獷的木刻楞民房,淳朴的民俗民風,朴實無華的村民,給天南地北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極村明珠飯店。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73歲劉秀珍老人是北極村明珠旅飯店的經營者,一家人在北極村生活了幾十年,親歷了因發展旅游給北極村帶來的歷史性變化。據劉秀珍回憶,在改革開放初期,要在當地公安部門辦理邊防證纔能來到這個邊境小山村,九十年代,小山村與外界的交流開始多了起來。一些廣東省和臺灣、香港地區的人流接踵而至。他們來看北極光、體驗冰雪、欣賞自然山水。

  2003年,漠河縣裡嘗試性地開闢了『試驗田』,讓村民主動申報創辦家庭賓館,那時一下開起8家能吃能住的旅飯店。劉秀珍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她報名的時候正好是第八家。當時,劉秀珍狠下心貸款12萬元,在縣鄉的支持下,開始擴建改造房屋。不久『明珠旅飯店』營業。年底算賬的時候淨剩了10多萬元,當年就還了貸款。

  那一時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傾力發展旅游業,重點突出北極生態理念、神州北極天象、神秘源頭、大冰雪、大界江、大森林特征。初步建成了北極沙洲、觀音山等景區,最北一家、金雞之冠、神州北極碑、日偽電廠遺址、少數民族風情園、北極聖誕世界等著名景點。在吃住行上進行了重點挖掘和開發,以節、賽、會議的形式進行造勢提昇知名度。2007年,漠河縣獲得了全國最佳50家旅游景區稱號。

  劉秀珍先後3次貸款擴大規模,現在達到了21間客房,每天四五十人居住。今年夏天,劉秀珍看准了燒烤生意,又把兩間客房改成成了燒烤店。進入旅游旺季,訂房、訂餐得提前四五天,每年能掙30多萬元。據了解,現在北極村年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1萬元,提高到2017年2.6萬元。

  90後新理念為特色游注入新鮮血液

  漠河旅游的迅速發展也吸引了新鮮血液的注入。韓雪婷是一個有著新奇想法的90後創業者,看到北極村未來的旅游發展趨勢,她與丈夫史單創在2015年將自家原有家庭賓館改建為現在的漠河北極村時光之旅青年旅捨,憑著堅韌不拔的創業熱情,靠著『以誠待人,以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借助網絡平臺成功轉型為北極村特色旅游的排頭兵。

北極村時光之旅青年旅捨。

  據韓雪婷介紹,公婆之前經營的家庭賓館很普通就三個房間,裝修風格也落伍了,經營不利每年只有2萬元的收入。經過了裝修改造和全面昇級、成立戶外俱樂部,重新營業當年就吸引了很多年輕游客。現在時光之旅的客房雖然不多,但旅游季節每天爆滿,2017年的收入已經達到了20萬元。自家客房供不應求時韓雪婷帶動周邊客棧一同發展。

韓雪婷青年旅捨的游客留言黑板。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韓雪婷看重的是信用、服務和評價,『想讓每一個來北極村玩的人都知道這裡有一個叫時光之旅的客棧。』這就是韓雪婷簡單的願望。

  智慧旅游讓產業在『雲端』漫步

  2017年,漠河強力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實施了北極村景區智慧旅游。利用大數據,漠河積極打造智能化服務平臺,以『互聯網+旅游』行動計劃試點為契機,建成了北極村智慧旅游景區,通過大數據使景區的售票、商務預定、景點查詢、營銷推介等管理與服務實現了精准、高效、統一、便捷,做到了『一個數據、全盤掌控』。

北極村智慧旅游指揮中心。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北極村景區從原來的缺乏有效的營銷宣傳、推廣模式固化、售檢票人工化漏洞多、支付及結算與渠道管理不統一、各個系統對接不完善、旅游體驗配套設施相對較弱,到今天『三大體系與一個中心』的技術引進、投入使用,切身體會到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設給景區管理帶來的益處。

  智慧旅游平臺的開啟,漠河北極村大食堂的投入使用,漠河石林景區環路全線貫通,漠河地質公園取得國家級地質公園資格,觀音山采金小鎮項目開工建設,神龍灣、女腳灣景區全面開放,為漠河旅游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北極村景區自助售票機。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在『兩節一賽』的基礎上,漠河創新舉辦了漠河石林國際攝影大賽、冰雪馬拉松賽、極寒鋼管舞挑戰賽、千對情侶愛情牽手跑等活動,『旅游+』發展模式成型。聖誕滑雪場再次刷新全國室外滑雪首滑記錄,縣址北極冰雪文化樂園、北極村冰雪游樂園、聖誕村雪雕園、北極村冰雪民俗小鎮開園,漠河旅游吸引力和美譽度不斷提昇。

  漠河還成立了旅游綜合執法大隊、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組建了北極鎮旅游行政大廳,行業管理更加規范。

  2017年,漠河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68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20.4%,拉動GDP增長2.7個百分點。景區門票收入突破2000萬元,同比增長64.86%。2018年1-6月旅游人數140餘萬人次,收入13.07億元,同比分別實現增長8.55%及9.09%。在漠河縣制定旅游事業五年規劃的1986年,游覽漠河縣城和北極村的游客人數為兩萬人,旅游總收入70萬元,與那時相較,已是千百倍的增長。

  插上全域旅游『翅膀』,邊陲小鎮飛進游客心中

  如今,漠河已開通北京、上海、鄭州、天津、哈爾濱、海拉爾、黑河、加格達奇至漠河多條國內航線。主要客源市場可以通過航空便捷到達漠河。漠河火車站已開通至哈爾濱、大連、齊齊哈爾、加格達奇等方向的空調列車,旅游旺季增開多條旅游專列。游客可乘坐火車欣賞大興安嶺沿途林海綠波風光。哈爾濱、黑河、滿洲裡、加格達奇、北極村、洛古河村至漠河的六條省級以上公路讓漠河內外部聯系更加緊密。隨著自駕游逐漸興起,漠河作為兩極穿越自駕線路、古驛路文化探尋之旅的終點,吸引著更多游客前往。

漠河旅游大廈。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為了推動漠河市全域旅游發展,完善旅游服務配套,提昇旅游服務品質,2018年6月,漠河市旅游大廈完工投入使用。內設旅游諮詢投訴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等,集旅游諮詢、投訴、服務於一體。漠河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體營銷、提昇服務的原則,突出特色樹品牌,圍繞短板搞建設,立足市場抓營銷,持續增加旅游有效供給。如今,漠河被納入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被納入全國第一批5條森林步道。

旅游大廈內提供的服務設施。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從1997年開始打造旅游產業,漠河旅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進程。二十多年的過程中,漠河不斷加強對旅游行業的管理、完善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昇級、加強市場營銷,經過多年打造,旅游業已成為漠河主導型的支柱產業。漠河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變成一個更受世人矚目的旅游目的地。漠河市副市長常彬說,下一步,漠河將不斷為游客推出新的旅游產品,完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嚴格市場監管,把漠河建成文明的、暢通的全國旅游目的地。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東北網特別策劃大型融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