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五集 :?牛河畔稻花香
2018-09-13 18:54: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鄭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前語: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碩果累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過去的40年,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龍江作為邊陲大省,與祖國休戚與共,砥礪奮進,書寫了一路輝煌。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東北網分兵五路,歷時兩個月,足跡踏遍龍江大地,山山水水。今起推出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融媒報道——天鵝之旅,以短視頻集群為呈現方式,附以文圖,並利用東北網全媒體矩陣全口徑立體推廣,真切地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這片黑土地上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龍江人過上的美好生活。讓我們通過這一幕幕精彩的畫面,傾聽新時代的鏗鏘足音,與祖國強勁的發展脈搏同頻共振。

  東北網9月3日訊(記者 鄭通)從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到公司加農戶先進經營模式,從只能把糧食賣到指定收購點到利用互聯網平臺出售糧食。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黑龍江省最重要的稻米產地之一,五常市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讓享譽全國的大米品牌越來越煥發出熠熠的光輝,在增收富民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金秋時節,本網『天鵝之旅』融媒報道組來到這個聞名遐邇的水稻之鄉,在稻花香中感受今昔巨變。

  『鴨稻共作』產出『天價米』

  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裡,連片的稻穗隨著微風搖曳,這是記者在五常市喬府大院現代水稻產業園區看到的景象。

  園區發展水稻有特色。2017年秋,產自這裡的鴨稻米剛一上市,就拍出了每市斤216元的『天價』。

鴨稻共作。本網資料圖片

  『鴨稻米』是一種生態有機大米,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裡放養小鴨,動物和植物同生共作。根據企業多年經驗,鴨稻田每畝精准投放18只鴨子,號稱『十八羅漢』,在無化肥、無農藥殘留的有機生態環境安全生長。同時,鴨子在田間活動起到『三增兩除』(增肥、增氧、增溫、除蟲、除草)的作用。一年稻一批鴨,相輔相成,這便是『鴨稻共作』的自然奧秘。消費者在享受安全放心、美味可口的米飯同時,還保護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鴨稻米一畝地的產量是200公斤,別看產量少,一畝地的毛利卻是普通稻米的10多倍。』五常市杜家鎮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王立坤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前,那時種得最好的大米最高纔賣10元每公斤,而且由於市場的認知度不高,很多都賣不出去。為了確保更高的收益,合作社在種植環節按照鴨稻米和歐盟大米的質量要求,把功夫下在品質提昇上,在嚴苛的質量要求和管理下,鴨稻拍出了「天價」。』

五常市杜家鎮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王立坤接受記者采訪。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合作社面臨的資金和銷售難題,還實現了社企聯手、優勢互補,同時帶領農戶依托技術創新調整種植結構,實現了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隨後合作社依托自身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把經營領域從單一的水稻生產逐步向發展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產業拓展。

五常大米建立了產品溯源系統。本網資料圖片

  現代農業繪制新藍圖

  一餐五常米,渾忘酒肉香。同樣種大米,五常大米為什麼更好吃?記者來到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一探究竟。

  走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解讀了當地大米好吃的奧秘:五常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4.24%,生育期長達3500小時,充沛的日照超過2600小時,天然的?牛河水節流澆灌,三面環山氣溫高、濕度大、晝夜溫差大,這纔孕育出了顆粒飽滿的五常大米。

直昇機噴灑作業。本網資料圖片

  除了大自然賦予五常大米的先天優勢,幾十年來,五常人潛心耕耘。在中心智慧農業監控室內,寬大的顯示屏上一片片稻田裡的水位、含氧量、水溫等指數一目了然。輕點鼠標,五常全市24個鄉鎮163個監測點位的210.7萬畝稻田實景一覽無餘……『這裡可以實現對五常大米生產全程監控、田間管理的遠程控制、農業技術遠程服務及五常大米全程溯源防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五常市農業物聯網平臺可對五常大米生產全程監控。本網資料圖片

  『互聯網+農業』工程的應用,是締造五常大米品牌傳奇的有力推手。目前在五常,2.5萬戶種植戶掏出手機,通過APP就能輕松鏈接五常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享受農機『叫車服務』、農技師在線問診等服務。

  五常市委書記張希清告訴記者,五常水稻種植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五常大米』越叫越響,集『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地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多項桂冠於一身。2017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到670.7億元,比2015年淨增244.78億元,蟬聯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東北網特別策劃大型融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