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馬旭為家鄉木蘭縣捐獻千萬積蓄
2018-09-26 19:2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雪菲 姜元一 鄭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6日訊(王雪菲 姜元一 記者 鄭通)近日,86歲的馬旭老人將她畢生的積蓄1千萬元捐給家鄉哈爾濱市木蘭縣,用於教育、公益事業建設。

86歲的馬旭仍在研讀科研材料。圖片由木蘭縣提供

  據了解,這筆捐款是木蘭縣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的一筆個人捐助,馬旭老人的善舉感動了整個木蘭小城!而更讓所有人動容的是她戎馬一生、魂系藍天的傳奇經歷。

  嬌小身軀綻放在萬裡藍天,她是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

  1933年3月,馬旭出生在木蘭縣建國鄉建國村李國寶屯,14歲就加入了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了遼沈戰役、抗美援朝戰爭,曾光榮負傷並立功,被授予『解放勛章』等勛章。 1961年,中央軍委命令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直到1984年3月,年屆知天命之年的馬旭還跳傘兩次。20多年間,馬旭跳傘140多次。她嬌小身軀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馬旭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年輕時的馬旭。資料圖由木蘭縣提供

  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她是軍中『居裡夫人』

  懸壺濟世,救人無數,被人稱為穿軍裝的『女菩薩』。在跳傘部隊時,馬旭發現總有傘兵落地不穩而腳踝受傷造成戰斗減員。1983年4月,馬旭和愛人顏學庸(軍醫)研制出了『充氣護踝』,可使跳傘著陸時的衝擊力減半,扭傷情況接近零,1989年獲得國家專利,這是中國空降兵獲得的第一個專利。馬旭還和愛人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空白,被外國專家稱為中國軍中的『居裡夫人』。

年輕時的馬旭。資料圖由木蘭縣提供

  她『貧窮』,家徒四壁;她『富有』,1千萬畢生積蓄捐給家鄉

  走進馬老的家,小小的院落、斑駁的石階寫滿簡陋。室內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除了滿屋子的書外,幾乎沒有什麼家什,兩個沙發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都是粥和饅頭這樣簡單的飯菜。而為了自己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想擺脫生育的脫累,馬旭在新婚第二個月就做了結育手術。好多人都不理解,自己沒有孩子,又正師級離休,到了晚年像其他離休老乾部那樣享受養花、垂釣等樂趣不好嗎?但馬旭夫婦也將這種最簡單享樂都『自我剝奪』了,他們一年到頭緊張忙碌,忙實驗,忙科研。她與丈夫對他們自己更是『小氣』,節儉到不能再節儉,以至於無暇顧及他們自己,她們把全部的精力與心血都用於自己所鍾愛的事業上。

年輕時的馬旭。資料圖由木蘭縣提供。

  人行千裡常思親,樹高千丈忘不了根。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熱愛家鄉之情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86歲的馬旭說:『我生在木蘭,雖然回家鄉的次數少,但對木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2018年9月,馬旭將她畢生積蓄1千萬元捐給家鄉木蘭,用於教育、公益事業。教育是她對家鄉希望的寄托,她說,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鄉的發展就會更充滿希望。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願,無不讓人動容,揮之不去的感動,她的行為無聲,但卻給人無窮的力量。

  馬旭曾經說過,『和我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我能活著就是無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為祖國作貢獻是無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奮斗不止。 』

責任編輯:王傲